第111章 反攻失败(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镇海毗连大陆,宁波更属内陆,清军如果指挥得当,同心协力,是有可能将其收复的。
可是,清军浙东反攻的结果,不仅未能攻克定海、镇海和宁波,就连大军云集的慈谿营地也没有守住,其所以如此,主要是统兵将领指挥无能。
宁波、镇海都是比较大的城镇,各驻英军千余人(当时英军已从印度新调来两个团的兵力),并控制着招宝山、金鸡山等炮台。
浙东清军可用于反攻作战的正规部队仅一万余人,且大部从外省调来,人地生疏,装备和战斗力均差。
而这万余兵力,又未集中使用,大部留在数十里之外,仅以少数兵力采取轻装奔袭的战法,企图同时攻克浙东三城,实属轻率鲁莽之举。如此指挥反攻作战,焉能取胜?
宁波、镇海反攻失利之后,清军主力损失不大,战事仍有可为。当英军以千余人冒险深入慈谿时,清军在数量、地势和社会条件诸方面都比英军有利,如能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集中使用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不难将侵略军赶出浙东地区。
但文蔚畏敌如虎,当英军进攻大宝山之际,他非但不派兵增援,反而闻风丧胆,未战先逃,致使清军又一次遭到失败,伤亡溃散千余人。
耗银164万两、耗时五个月的浙东攻剿行动以彻底失败告终。
奕经比奕山老实,虽然奏折里极力缩小失败损失,极力推卸责任,但不得不承认浙东三城无一收复,自己的人马已经一股脑跑回了曹娥江。
这样的奏折看多了,道光帝除了绝望已极,除了“逆夷深堪发指”,除了“愤恨之怀!难以言喻”外,还能说什么呢?
奕经还装模作样要求道光帝再从各省调兵实施新一轮攻剿,若是过去看到这主动请缨,道光帝自是欣喜不已,而如今却是气不打一处来:事已如此,添调何难!
前番布置似乎确有把握,一经动作受亏退步,又欲俟数千里之外续调之兵到齐,再图进剿。无论旷日持久,必能保其成功乎?啊,一败再败,希望何在?
此时,浙江巡抚刘韵珂发声了,他上陈道光帝:现在奕经赴海宁查看海口,文蔚留驻绍兴调置前路防守,究竟此后作何筹办,奕经等亦无定见。臣若不直陈,后日倘省垣不守,粉身碎骨,难盖前愆
。刘韵珂狠狠参了奕经一本,又向道光帝提出了被后世称为“投降论”的“十可虑”。
刘韵珂对战争前景深度忧虑的十个方面,把一个极其暗淡的战争前景条分缕析地展现在了道光帝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