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破解谜题!辽国一石三鸟之计(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辽国使者闻言后,无言以对,都闭上了嘴。
包拯接着道:“既然你们契丹人破解不了,如何说包拯是投机取巧,莫非大辽想要出尔反尔。”
“若是如此,又何必出什么三道谜题,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
辽国使臣自知理亏,都默不作声。
耶律斜轸道:“包大人不必多言,这题就算你解了,这不是还有第三题么?”
说罢,拍了拍手。
将第三题请出。
一百零八根粗细均匀的木棍,要求分出头尾。
“唉…”
包拯摇了摇头,契丹人当真是闲得蛋疼。
需要什么样的脑回路,才能想出这么无聊的问题。
“包拯,这道题你有把握吗?”
忽然,吕夷简在包拯耳边低声询问。
显然他心里还是不太有底气。
“相爷放心,包拯有一百种破解之法。”
在吕夷简震惊的同时,包拯已经转向赵祯:“陛下,臣需要一个木缸和一些水。”
赵桢虽然不明其意,但还是按照包拯的请求,吩咐太监去准备。
片刻后,太监便搬来一个大木缸,按照包拯的要求,加了半缸水。
又将一百零八根木棍都放入水中浸泡。
此时,聪明的大臣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了,脸上都不由得浮现出恍然大悟般的表情来,心里暗暗佩服包拯的博学多才。
而有的大臣却还是一头雾水,对包拯的做法感到难以理解。
赵桢道:“包卿,你确定这样就能分辨出这一百零八根木棍的头尾?”
包拯道:“皇上放心,臣有十足的把握。”
这个问题,要是放在后世的话,但凡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原理。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木棍在吸收了水分之后,由于根部和头部的密度不同,木棍两端开始出现倾斜。
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快看,木棍的另一端下沉了。”
“哈哈,妙啊!不用想,这下沉的一端就是根部了。”
“包大人还真的做到了,不费吹灰之力就分辨出了头尾,其才不可量也。”
“耶律将军,你们大辽现在总该认输了吧!”
转瞬间,百官的态度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纷纷倾向于包拯。
一些大臣甚至一扫先前的阴霾,变得得意洋洋,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