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芒山大典(13)之白衣骨结葬此山(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人言天一剑窟的九窟十二洞中藏有万卷剑史集录,历代剑窟掌门皆是博学通古的学问大家,不知沈老对这剑阵有何高见?”司神雨见两人一时难分高下,不免忧心,见沈云涛神色异样,约莫理会玄机,遂向沈云涛请教。
“司姑娘见笑了,姑娘慧眼如炬,老夫哪里有什么高见。”沈云涛被她一惊,倏然回神,“不过,这剑阵的确如姑娘所言,并非是巴山剑池或是纪氏所有,而是出自一个早已在江湖上销声匿迹的门派。”
“销声匿迹?”司神雨娥眉微蹙。这时连一旁的苏幼情也被勾起兴趣,侧首看过来。二姝四目相对,司神雨沉吟片刻后低声问道:“是并州秀山剑府,还是瀛洲骊山的玉王山庄?”
然而沈云涛却摇了摇头,苏幼情看着老人故作神秘的模样,脑中一念闪过,不经犹豫便绣口一吐:“莫非是已经消失两百多年的长春宫?”
沈云涛双眸豁然精光一掠,那样子看来若非顾忌场合恐怕就要大拍双腿,“正是!这剑阵乃是长春宫符篆一脉与神霄一脉珠联璧合的杰作。”
长春宫作为巍峨巅峰数百年的正道至尊,两百多年前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偌大的宗门像云烟似得骤然散去,音踪无觅,就连仆从也沓无音讯,引为江湖第一大悬案。此案事发突然,又与铸号世家奇物天工府的离奇消失一样悄无声息且无迹可寻,故而被江湖中人传得神乎其神。所谓微末之人虽事不关己,却格外好事,故而那时最早的盛行说法便是讲了一个阴谋,说是因为长春宫独霸江湖数百年,昆仑、太白、天一剑窟等宗门早已无可忍耐,最后几个掌门竟然搁置嫌隙于密室协商,合诸门之力夜袭长春宫,长春宫一时不查便满门被害。
素来阴谋之说与风月传闻一样最有爱众,故而此说一出便风行一时,然而当时去过长春宫探秘的人也不再少数,他们都发现,硕大宗门竟然没有半点搏斗痕迹,无一血迹也无一残垣剑痕,即便是攻其不备,以长春宫当时的高手之多、底蕴之厚,怎么也不会完全束手待毙。
之后便陆续传出毒毙说、迁址说,乃至更为离奇怪诞的升仙说:有人说是因为最后一代宫主元笈道人顿悟大道,羽化成仙,故而将长春宫上下长老弟子连同鸡犬都带上了天界,另辟仙府……
如此种种推论,两百多年间就这悬案议论不休,长春宫销声匿迹之事慢慢变成了茶余饭后闲磕牙的一大话头。
司神雨或许不甚了然,但是苏幼情却亲耳听苦厄神僧提过长春宫与滴云观之事,知道无论什么,只要牵扯到长春宫或许都是一大线索,不禁扭头看了看缘明和尚,发现他仍旧阖眸冥想,似乎全不知情或是完全不关心,猜想此事隐秘至极,便是在八派之中知晓内情之人除了苦厄神僧和元清丰两位耄耋硕果,恐怕只有自己,心中便更是好奇维护神僧将这天大机密告知自己,也更觉机会难得。便淡笑着问道:“长春宫的种种乃是两百多年来的老故事了,晚辈等人也只是耳闻些江湖杂谈怪论,说出来恐怕贻笑大方。还请沈老不吝赐教!”说着拱手屈身,做了一个十足的晚辈之礼。
“岂敢岂敢,苏掌门实在客气得紧。”沈云涛连忙摆手,再次将目光从搏斗的二人抽回,神色微凝双眸空洞,似乎扯进书海漩涡之中,“世人皆言:‘天下武学虽始于昆仑太霄洞,却盛于不老长春宫。’这话一点也不假,无论昆仑逍遥二仙,还是天一剑窟孟臣子老祖,通古剑门神话李师一,乃至太白林剑圣,于赫赫数百年的门派来看,都只是昙花一现。而长春宫却是制霸武林数百年,虽然没听说出过什么惊为天人的化境高人,但是能人辈出,几乎从未决断。长春宫立派之久远,只在昆仑和天一剑窟之后。宫中有方仙、符篆、神霄三脉,其中各有绝技。方仙一脉意在达到生道合一、超脱生死苦域的长生升仙之路。此脉为宫主亲掌,因为所求虚妄又苛求甚严,故而人丁稀薄,宫主以下除了一位虚有其名的挂职首尊,就只有姑射、姑蔑二弟子。不世奇书《不老长春功》据传就出自这一脉,练此功法至大成,可使朱颜永驻,寿数之长也异于世人,与大空寺的《无极法相》、暗影楼的《奇骨百变》并列江湖中三大奇书宝典,更是武林中公认的三大奇书之首。符篆派则以符印引阵,小可圈地陷人,大可施雨驱雷。这《千叠临渊大阵》便是以风雷豪雨之符而生,是符篆派所着七十三篇《道法混元宝录》之中的阵法,这阵法有一大妙用,便是未启阵之前,根本无一丝痕迹可疑,就如一个绝顶高手,内息杀气皆凝于体内,无半点外泄,所谓‘静如千年之岩,动则叱吒雷霆’,故而是一座极利陷杀的绝阵。不消什么心机筹谋,只需在这阵中混入剧毒,恐怕灭门屠城也不过一夜而已。至于今日这剑雨阵法,说穿了也无甚玄妙,并没什么鬼鬼神神,无非是将剑气融入雨中罢了,但难就难在这却非普通剑客的剑气可为,能施展这等细如微毫、厉如钢丝的剑气,就不得不提神霄派,此一脉以剑为主,留有四部绝世剑艺,慧、戒、劫、上。这剑阵中所用的正是四剑之首——太清上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