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潞令(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酷吏之祸:潞令传奇

明季,悠悠华夏大地被阴霾笼罩,乱象如野草般肆意疯长。朝堂之上,党争不断,各派势力明争暗斗,置黎民百姓的生死于不顾;民间则灾荒频发,饿殍遍野,百姓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潞城县,这座隐匿在崇山峻岭间的小城,本应是百姓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此刻也未能在这乱世中独善其身,被卷入了时代的滚滚洪流,安宁不再。

在一个烈日高悬、暑气蒸腾的午后,城外的官道上突然扬起一阵呛人的尘土。伴随着清脆的马蹄声和衙役们的吆喝声,一顶略显破旧却又刻意装饰得颇为气派的官轿,在数名无精打采的衙役簇拥下,缓缓朝着潞城县城的方向而来。这官轿之中,坐着的正是新上任的潞城县令——宋国英。

宋国英出身商贾之家,自幼便对读书识字毫无兴趣,整日游手好闲,只学会了一身钻营算计的本事。家中虽有些钱财,却也难以支撑他肆意挥霍的生活。偶然间,他听闻朝廷为了填补国库亏空,大开捐官之门,只要有钱,便能谋得一官半职。宋国英顿时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一条通往荣华富贵的捷径。他软磨硬泡,从家中掏出了大半积蓄,又四处借了些银子,终于如愿以偿地捐得了潞城县令这一官职。

在来潞城赴任的途中,宋国英坐在轿子里,脑海中不停地盘算着自己的“发财大计”。他想着,这潞城虽小,却也是一方富庶之地,只要自己手段够狠、脸皮够厚,定能在这短短几年任期内捞得盆满钵满,不仅能还清之前的借款,还能让自己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一想到这里,他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

终于,官轿抵达了潞城县城。城门口冷冷清清,并没有想象中百姓夹道欢迎的热闹场面。宋国英心中有些不悦,但也并未在意,他觉得这些乡野百姓不过是些愚昧无知之辈,哪里懂得迎接上官的规矩。

进入县衙后,宋国英连口气都没来得及喘,便迫不及待地升堂。他端坐在大堂之上,一双绿豆般的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着,扫视着堂下站着的一众衙役。这些衙役们大多面容憔悴,衣衫褴褛,显然平日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都给我听好了!”宋国英清了清嗓子,扯着嗓子喊道,“从今日起,这潞城县衙便由本官说了算。以后但凡有百姓来衙门告状、办事,不论事情大小,都得先给本官上供。供银多的,哪怕他无理,本官也能让他胜诉;供银少的,哼,那就别怪本官不客气,有的是法子刁难他!”

衙役们听了,心中皆是一惊。他们在这潞城县衙当差多年,虽说也见过不少贪婪的官员,但像宋国英这般明目张胆索要贿赂的,却还是头一回见。众人面面相觑,却又不敢出声反驳,只能默默低下头,心中暗自叫苦。

其中有个叫王二的年轻衙役,实在忍不住,上前一步,壮着胆子说道:“大人,这……这恐怕不妥吧?咱们身为朝廷命官,本应为民做主,若是如此行事,岂不是有违天理良心?”

宋国英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猛地一拍惊堂木,怒喝道:“大胆!你这小小衙役,竟敢质疑本官的决定?什么天理良心,在本官眼里,银子才是最重要的。你要是不想干了,就给我滚蛋!”

王二被吓得脸色苍白,浑身颤抖,连忙跪下求饶:“大人息怒,小的知错了,小的再也不敢了。”

宋国英冷哼一声,不屑地说道:“量你也不敢。都给我记住了,以后若是有谁坏了本官的规矩,休怪我心狠手辣!”

衙役们纷纷跪地,齐声应道:“小的们谨遵大人吩咐。”

就这样,在宋国英的一番“整顿”下,潞城县衙彻底变了模样。往日里那庄严肃穆的大堂,如今却充满了铜臭之气。百姓们但凡有点小事,都不敢轻易来衙门,生怕被这贪婪的县令和衙役们敲诈勒索。而那些真正有冤屈的人,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暗自落泪,感叹命运的不公。

城中有个叫赵老汉的贫苦农民,家中仅有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一日,他的儿子赵小虎在山上砍柴时,不小心与邻村的一个恶霸发生了冲突。那恶霸仗着自己人多势众,不仅将赵小虎打伤,还抢走了他的柴刀。赵老汉心疼儿子,又咽不下这口气,无奈之下,只好来到县衙告状,希望能讨回一个公道。

赵老汉来到县衙大堂,见到宋国英后,连忙跪地磕头,将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宋国英听后,却不紧不慢地说道:“嗯,你这案子本官已经知晓了。不过嘛,这衙门可不是白开的,你想让本官为你做主,总得表示表示吧?”

赵老汉一听,心中顿时一凉。他本就家境贫寒,哪里还有多余的钱财来贿赂县令。他苦苦哀求道:“大人,小的实在是拿不出钱来啊。我儿子被那恶霸打伤,如今还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家中连买药的钱都没有了,还望大人可怜可怜我们,为我们主持公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