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教学(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学生答:礼者,本于人心之节文,以为自治治人之具。
先生追而问之:何为义?
学生闻数息之声,答曰:道者,义也。君子得位,欲行其道;小人得位,欲济其私。欲行道者,心存于天下国家;欲济私者,心存于伤人害物。
先生默言良久,问:何为利?
学生怯而不敢答,曰:学尚浅,不敢擅专。
先生说:学浅答之,吾方纠之。
学生只有一言以答:先义而后利,有道之世,必以厚生为本。
.........
卫恙对于林家小姐的回答,是有些惊讶的,作为黄学门徒,江南顾黄之学多有交流,他对顾学也是了解的,黛玉所答之言,没有一句是自己的,一一截取自顾炎武的着作。
这没有什么,反倒是黛玉有一二粗见才会招来他的不快,还没学会走,那就不要去学跑,不然也没有什么值得教的了。
他之所以第一问提这么一个大问题,问的不是黛玉,而是黛玉背后的贾琏,这是他来的路上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既然贾琏已经猜到他的身份,却又装作不知道,那他也要回之以礼,就冲着堂外站着的小厮也知道贾琏在关注这边。
其实他没有多期望林家小姐能答出多精彩的回答,反正他已经准备好了一番经论,讲于贾琏听。
能答出第一问中的句子出于何处不算什么,但黛玉的第二个回答就让他感到诧异,天佑后期对礼的主流解释重新回归到礼即理、守礼即循天理的宋明理学之中,所谓理就是天地自然之理,礼就要上合天理、下训人间。
黛玉所答顾学之见,讲礼是从人内心出发,通过规范人的行为来实现自我管理和治理他人,虽然顾炎武还讲过“先王之制礼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惟其称也。”,礼的制定与实践要和理相符,但他重点强调礼的功用也就是实用性,也就是黛玉回答的后半句“自治治人之具”,礼对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作用。
但黛玉不说其他,只答这一句其实已经站在了礼的功用一边,这也意味着这位学生潜意识里是对“私”有一定认同的。
顾炎武谈私,讲“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以不能免矣........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这句话就是说人有私完全合乎情理,他在他的性情论中将“性无不善”和“有私常情”内在结合起来,是在说明“私心”为善。
谈到私就要谈义利,朱熹说“人只有一个公私,天下只有一个邪正”,也就是理学讲的义利关系即公私关系,义为天理之所宜,是公;利为人欲之所系,是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