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集 童年的归宿(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我轻声安慰她:“你已经在努力了,林小姐。你愿意来寻求帮助,说明你非常在意孩子的感受。你和你母亲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你有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也有更多的自我觉察。你可以选择用不同的方式去爱你的孩子。”
她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希望:“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做到吗?”
我微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我们可以一起探索一些方法,帮助你更好地应对育儿压力,同时也能让你更自信地面对母亲这个角色。”
治疗过程中的对话
在接下来的几次治疗中,我和林晓一起回顾了她的童年经历,帮助她理解母亲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同时也让她意识到自己与母亲的不同之处。
有一次,林晓问我:“李医生,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自私。我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但其实我是不是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需求?”
我摇了摇头:“林小姐,关注自己的感受并不是自私。只有当你自己情绪稳定、心理健康时,你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你需要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我需要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结尾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林晓的焦虑逐渐减轻,她开始学会放松自己,不再对自己过于苛责。她开始尝试与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同时也学会了在育儿过程中寻求帮助和支持。
最后一次治疗结束时,林晓的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李医生,谢谢您。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但我不再那么害怕了。”
我微笑着点头:“林小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记住,母亲的角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爱你的孩子。”
她站起身,深深地鞠了一躬:“谢谢您,李医生。我会继续努力的。”
看着她离开的背影,我感到一阵欣慰。每一个母亲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而作为医生,我能做的,就是帮助她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
总结
林晓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育儿焦虑往往不仅仅是对孩子未来的担忧,更是对自己童年经历的反思和恐惧。通过回顾童年,理解母亲的行为背后的原因,林晓逐渐放下了对自己的苛责,学会了用更宽容的态度面对母亲的角色。
治疗的过程并不容易,但每一次的进步都让人感到欣慰。作为医生,我深知,每一个病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我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