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集 像素囚牢(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一天,广州的天气格外闷热,窗外的蝉鸣一阵接着一阵。我坐在诊所里,翻看着下一位预约患者的资料,是一个叫林宇的年轻人,职业是VR开发者。我不禁好奇,这样一位走在科技前沿的人,会有着怎样的心理困扰。

林宇走进诊所时,神色疲惫,眼神游离,像是在努力聚焦于现实,却又不断被什么东西拉扯开。他穿着一件皱巴巴的T恤,头发也有些凌乱,与我印象中充满朝气的年轻创业者形象大相径庭。

“方医生,我觉得自己快要疯了。”他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开口,声音里满是焦虑。

我微笑着安抚他:“别着急,慢慢说,这里是安全的空间,我会认真倾听你的每一句话。”

林宇深吸一口气,开始讲述他的故事。他在VR领域已经打拼了好几年,全身心投入到一款沉浸式VR游戏的开发中。这款游戏的设计理念是打造一个完全逼真的虚拟世界,玩家可以在里面体验各种奇幻冒险,从翱翔天际到深海探秘,几乎能实现所有现实中难以触及的梦想。

在开发过程中,林宇日夜颠倒,长时间沉浸在代码和虚拟场景里。他说,渐渐地,他开始分不清现实与虚拟的界限。“有时候,我摘下VR设备,却感觉周围的现实世界变得像游戏里的低分辨率画面,一切都那么不真实。”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恐惧和迷茫,“走在街上,我看着行人,总觉得他们像是没有灵魂的NPC,机械地重复着动作。回到家,面对熟悉的家具,我却觉得它们像是用简单多边形拼凑而成的模型。”

林宇的描述,让我初步判断他可能患上了现实解体障碍。这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会感觉自己、周围环境或两者都变得不真实、模糊、像梦境或像被扭曲了一样。而对于林宇这样长期高度投入VR开发的人来说,过度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很可能导致大脑对现实的感知出现紊乱。

我决定先从行为主义理论的角度,对他进行放松训练。我让林宇躺在舒适的躺椅上,闭上眼睛,调整呼吸。我用轻柔、舒缓的声音引导他:“感受自己的身体与躺椅的接触,从脚尖开始,慢慢放松,每一次呼吸都让身体更加松弛……”在我的引导下,林宇的眉头逐渐舒展,紧绷的身体也慢慢放松下来。

趁着他放松的状态,我开始引导他进行现实感知训练。“现在,想象你正走在一条熟悉的街道上,阳光洒在身上,你能感受到微风的轻抚,听到周围车辆的行驶声和人们的交谈声。仔细观察街道两旁的店铺,它们的招牌、橱窗里的商品,每一个细节都无比真实……”然而,没过多久,林宇突然坐起来,脸上满是痛苦的神情:“不行,方医生,我一想到现实世界,就觉得那是虚假的,像游戏里的劣质场景。”

我并不气馁,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这是正常的反应,需要一步步来。我知道,要帮助林宇,必须让他重新建立对现实世界的正确感知,打破虚拟世界在他心中筑起的那道错误的认知壁垒。

在后续的治疗中,我增加了现实场景体验的环节。我带着林宇来到诊所旁的公园,让他用手触摸公园里的树木、花朵,感受它们的纹理和质感;闭上眼睛,倾听鸟儿的歌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闻一闻花朵的芬芳、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一开始,林宇只是机械地按照我的要求去做,脸上没有丝毫的愉悦和沉浸感。但随着次数的增多,他的态度开始有了转变。

有一次,我们在公园里散步时,一只蝴蝶从我们身边飞过,林宇不自觉地停下脚步,目光追随着蝴蝶。“方医生,我好像很久没有注意到这么美的东西了。”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喜。我笑着回应他:“是啊,现实世界中有很多这样美好的瞬间,只是你之前被虚拟世界蒙蔽了双眼。”

除了这些,我还了解到林宇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他为了开发游戏,几乎断绝了与外界的社交,每天就是在工作室和家之间两点一线。他的生活被代码和虚拟场景填满,缺乏正常的人际交往和情感支持。这也是导致他陷入现实解体困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于是,我建议林宇重新融入社交生活。我鼓励他参加一些行业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经验和想法;也建议他和朋友们聚一聚,一起去看电影、吃饭、运动。一开始,林宇有些抵触,他觉得和别人交流很困难,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但在我的鼓励下,他还是迈出了第一步。

他参加了一次VR开发者的交流会,在那里,他遇到了许多和他有相似经历的人。大家分享着在开发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林宇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孤单的,很多人都在虚拟与现实的边缘挣扎过。这次交流让他打开了心扉,也让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随着治疗的深入,林宇的情况逐渐好转。他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越来越清晰,那种不真实感也越来越少。他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爱,开始主动去探索现实世界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