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日本围棋(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 文化意义:在200多年前的日本围棋历史上,御城棋是棋四家交锋的最重要舞台,其间出现过多次经典争棋场面。御城棋制度促进了各家之间的了解,从而推动日本围棋水平在竞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御城棋作为日本围棋史上的一项重要赛事,不仅体现了围棋竞技的最高水平,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的一部分。

秀策的棋风以简明见长,妙入精微,尤其将“见合”之艺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创造了后世的“秀策流布局”。

见合是一种预见性的思维方式,能在多种选择下,选择最优的下法。

可惜英年早逝,江户第三次霍乱大流行,秀策不幸染上不治。

在秀策之后,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日本围棋在迎来的真正的大爆发。

秀策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本因坊秀和(1829-1884)继承了家督。

秀和之后,秀荣、秀元、秀甫和秀悦等多人多次担任家督,其中秀荣四次担任家督。

本因坊家族里出现多位高水平的棋手,或者说没有人能够实力超群,前后近四十年,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直到秀哉的出现。

1879年,本因坊秀荣成立了方圆社,这是日本第一个正式的围棋组织。

19世纪末,随着报业的发展,围棋出现在报纸上,极大的提高了围棋的社会影响力。

1883年,本因坊和方圆社共同确立了名人的升段制度,使围棋手段位评定更加正规化。

这一时期,日本围棋逐渐从传统的师徒制转向更加开放和竞争的现代体系。

围棋比赛也开始采用限时制,使对局更加公平和激励。

1908

年,本因坊秀哉成为家督,他棋艺高超,被誉为“不败的名人”

就在这一时间,围棋得到普及,日本的围棋人口大幅度增加。

日本围棋和中国、韩国的围棋界交流有所增加。

本因坊秀哉(1874-1940),是日本明治和昭和时代着名的棋手。原名田村保寿。

他是日本第二十一世本因坊,第十位名人。1908年袭名本因坊,1914年,被推举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