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逆向思维(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古老而充满智慧的犹太社区,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石板路上。有一个温馨的家庭,住着爸爸本杰明、妈妈莉亚和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哥哥以斯拉和妹妹米凯拉。犹太人重视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本杰明和莉亚也不例外,他们总是在日常生活中,巧妙地引导孩子们学会逆向思维。

一个宁静的午后,孩子们在院子里玩耍,以斯拉不小心把一个皮球掉进了一个很深的洞里。洞又窄又深,他们试了很多办法,用树枝捞,可树枝不够长;想伸手去掏,手臂根本够不到。以斯拉急得抓耳挠腮,米凯拉也在一旁干着急,差点哭了出来。

这时,本杰明正好从屋里出来,看到孩子们焦急的模样,便走过去询问。听完事情的经过,他没有立刻帮忙,而是微笑着问孩子们:“你们想想,既然我们没办法直接把球从洞里拿出来,那能不能让球自己从洞里出来呢?” 以斯拉和米凯拉一脸疑惑,互相看着对方。

本杰明继续引导:“球是在什么里面?” “洞里。”孩子们回答。“那洞在什么地方?” “在地上。” “那和洞连在一起的是什么?” “泥土呀。” 以斯拉说。本杰明点点头:“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泥土和洞的关系,让球出来呢?”

米凯拉眼睛一亮,说:“爸爸,我知道了!我们往洞里填土,球就会随着土升高,然后就能拿出来了!” 本杰明赞许地笑了,摸摸米凯拉的头:“真聪明!这就是逆向思维,当顺着想没办法解决问题时,就从相反的方向思考。” 在爸爸的帮助下,孩子们往洞里填土,皮球果然一点点升高,最后被顺利拿了出来。这次经历,让以斯拉和米凯拉第一次感受到逆向思维的奇妙。

以斯拉在学校参加数学竞赛,遇到一道难题。题目是这样的:一个数加上8,再乘以8,然后减去8,最后除以8,结果还是8,这个数是多少?以斯拉一开始顺着题目的思路去计算,设这个数为x,列出方程((x + 8)×8 - 8)÷8 = 8,可解了半天,越算越复杂,急得他满头大汗。

回到家,以斯拉把这道题告诉了爸爸。本杰明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问:“以斯拉,你想想,我们能不能从结果倒推回去呢?既然最后是除以8得到8,那么在除以8之前的数字是多少?” 以斯拉思考片刻,说:“是8×8 = 64。” “那在减去8之前呢?” “是64 + 8 = 72。” “乘以8之前呢?” “72÷8 = 9。” “加上8之前呢?” “9 - 8 = 1!” 以斯拉兴奋地喊出来。

“对啦!” 本杰明笑着说,“这就是逆向思维在数学中的运用。有些问题,从前往后想复杂,从后往前倒推,反而简单明了。以后遇到类似题目,不妨试试逆向思考。” 以斯拉恍然大悟,不仅解开了这道数学题,还掌握了一种重要的解题思路。

妹妹米凯拉在学校遇到了社交上的困扰。她很想和班上的几个女生成为好朋友,可每次主动去和她们搭话,都被冷漠对待,这让米凯拉很失落。

莉亚察觉到女儿的不开心,在一次睡前聊天时,米凯拉把心里的委屈告诉了妈妈。莉亚轻轻抚摸着米凯拉的头发,说:“宝贝,妈妈理解你的感受。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件事,你想和她们做朋友,是因为她们身上有你喜欢的地方,对吗?” 米凯拉点点头。

“那你有没有想过,她们可能还不了解你,不知道你有多么善良和有趣。也许我们不应该只是一味地主动去接近她们,而是先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快乐,吸引她们来了解你呢?” 莉亚继续说道。

米凯拉听了,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从那以后,她不再执着于刻意讨好那几个女生,而是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她努力学习绘画,参加学校的绘画社团,还积极参与各种班级活动,展现自己的热情和才华。渐渐地,米凯拉变得越来越自信,身边也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那些曾经冷漠对待她的女生,也开始主动和她交流。

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本杰明和莉亚决定让他们了解家族的商业智慧。一天,本杰明带着以斯拉来到自家的杂货店。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商品,顾客来来往往。

本杰明指着货架上的一排商品,对以斯拉说:“以斯拉,你看这些商品,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按照常规的方式摆放,销量一直不温不火。你能不能用逆向思维,想想怎么改变一下,提高它们的销量呢?” 以斯拉认真地观察着货架,思考了一会儿说:“爸爸,我们一直把商品按类别摆放,顾客要找东西很方便,但可能也因此少了一些新鲜感。我们能不能把不同类别的商品组合在一起,比如把面包和牛奶放在一起,再搭配一些果酱,做成一个早餐套餐,这样或许能吸引更多顾客购买。”

本杰明听后,眼睛一亮:“真是个好主意!这就是逆向思维在商业中的运用。打破常规,从顾客的需求和购买习惯的反方向思考,往往能发现新的商机。” 他们按照以斯拉的想法重新布置了货架,推出了几个商品组合套餐。果然,顾客的购买欲被大大激发,杂货店的生意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