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建厂(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天回了供销社,王保红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琢磨起了办厂的事情。
她深知,仅靠零散的手工制作难以形成规模,要想真正将民族手工艺品传承下去、为乡亲们拓宽增收路,办厂是必由之路。
况且几十年以后,黔省的这些少数民族手艺市面上根本就看不到,也不知是不是在这个年代丢失了。
既然她现在在这个位置,有这个能力,就绝不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手艺消失在历史长河里。
王保红铺开一张旧报纸,权当临时的图纸,在上面勾勾画画,试图勾勒出工厂的雏形。
首先是场地,村里那几间闲置的仓库收拾出来,勉强能当作工坊,空间虽有些局促,但初期应该够用,后续再想办法扩建。
接着是人员,村里的老手艺人们自然是核心骨干,他们经验丰富,手艺精湛,不过得召集一批年轻力壮、心灵手巧的年轻人当学徒,跟着老师傅们好好学,把技艺传承下去。
...
...
其实最困难的并不是上面的那些,而是同意建厂的批条。
在那个特殊年代,各项审批流程繁琐又严苛,建厂这类涉及物资、人力调配的大事,若无上级点头,寸步难行。
王保红为此四处奔走,一次次前往公社、县商业局,找领导陈述办厂的必要性。
可每次得到的回应大多是模棱两可,要么说要研究研究,要么称需向上汇报,层层审批。
她心里清楚,大家都有顾虑,一来担心政策风向突变,二来物资紧张,怕分散资源。
有一回,王保红在县商业局苦等数小时,终于见到主管领导。
她急切地递上早已准备好的详细建厂计划书,里面涵盖市场前景预估、手艺传承意义、资金与人员筹备情况。
领导匆匆翻阅后,眉头紧皱:“小同志是供销社采购科的科长对吧,你这心意是好,可当下形势你也清楚,建厂动静太大,万一出问题,谁担得起责任?”
王保红眼眶微红,却仍坚定回应:“领导,我明白难处,但咱这是为了保住民族手艺,给乡亲们谋条活路。”
“您看,现在村里好多年轻人都没事干,就指望着村里那一亩三分地。”
“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也快失传了,要是能建厂,不仅能解决就业,还能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下去。”
领导悠悠地叹了口气道:“有没有可能上面的意思想要这些东西消失……”话语间满是无奈与沧桑,他抬眼望着窗外,似是不忍直视王保红急切又坚定的目光。
王保红心头一震,可转瞬眼神愈发坚毅,她向前一步,语气铿锵:“其他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家都吃不上饭,现在有这个机会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一定合规办事,若出问题,我一人承担!”
她的胸脯微微起伏,双手不自觉地攥紧,“领导,您想想,这些手艺在咱这儿传承了多少年,是乡亲们祖祖辈辈的心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