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信心(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日军对于中国而言终究还是太小,小国想要征服大国,就要面对大国宽大的纵深和超出多倍的人力资源,它自身在人力和资源上的不足的问题会越来越显现出来。纵使前期获得一部分优势,那么这种优势也会被大国的其他条件所抵消,直至僵持,之后败亡。

现在蒋百里《国防论》中的关于持久战的论述已经越来越深入中国军人的内心之中。当下中国的绝大多数高级将领都是出自蒋百里任校长的保定军校,本身对于他的论述就比较信服,有了这两次会战胜利做支持,对这种理论更加信服,中国军人的抵抗信心得以高涨。

经过这一战,阎锡山也打出了自己的信心,不再像战前那样心中无底。

第一次会战胜利后,大多数人将胜利归于日本人的轻敌,但是这一次之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晋绥军的实力,包括晋绥军自己。

阎锡山更是深深为自己的部队自豪,此次日军总共近5个师团来进攻山西,尤其还有一个野战重炮旅团,实力不可谓不强。但是还是被他们挡住,并给予大量杀伤。

不同于第一次太原会战,这次晋绥军是绝对的主力,起到了顶梁柱的作用,手下的几员大将也都涨了脸,尤其是赵承绶、王靖国、陈长捷、李志坚、姜玉贞,表现都是可圈可点。

会战前期要数赵承绶的骑一军的表现最亮眼,阻敌多日,严重的消磨了日军的锐气。

到了中期和后期时李志坚的新三师则是战果最多,不光敌后几次战斗杀敌不少,毁掉日军辎重一战堪称经典,之后夜战之中的杀敌更多,最重要的是使前线日军再无法全力进攻忻口防线,并且率先开始反攻,日军的溃退和新三师的进攻也有一定的关系,缴获不少日军物资,最主要是缴获多门150毫米重炮和105毫米的加农炮,如果不是新三师速度够快,这些重炮根本无法保存下来。

王靖国的19军和陈长捷率领61军作为主力坚守在南怀化中央阵地,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死战不退,为会战的胜利守住了基本盘。

姜玉贞率领新四师和教导旅坚守娘子关,保住了东线的稳固。

这些人的功劳都极大,之前人们说晋绥军打仗必须依靠傅作义,然而此次军中扛起大梁的则是阎锡山本人培养的军官,傅作义本人虽然也参与了这一战,但是也难以掩盖其他将领的光芒。这充分证明了晋绥军军中大将众多,后继有人。对于已与傅作义有了嫌隙、想在军中去傅作义化的阎锡山,这一点倍令他欣慰。

阎锡山自己也开始意识到,晋绥军现在除了保定系外,李志坚、姜玉贞、尉迟凤岗等山西的新生代军官正在成长起来,尤其是以李志坚,两次太原会战,李志坚都是功劳甚大,杀伤日军数都属第一,而且都是主动出战,在日军的重兵之中,保全自己还能大量杀伤日军,在晋绥军中再无其他人可以做到,而李志坚的一路成长,都是在他阎锡山直接关照之下,可以说他是最大的伯乐,他也为自己的知人善任而生出一点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