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大调整(二)(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而要创造物资,归根结底拼的还是人。
在战争时代,人口就是非常宝贵的财富,一是来创造物资财富,二是可以提供兵源。
最近几年晋绥军扩军,以及大战以后补充新兵,已经将很多青年从土地和工厂中剥离出来,山西本身人口较少,只有一千万左右,现在各地的人力已经有些紧张。
山西当下除了大同外,其他地区都还在晋绥军手中,晋中、晋城的土地较为肥沃,自古就是粮食主产区,但是现在的人力都有些不足。更不说山西现在还有很多山地没有开垦出来,绥远的人口更少,开发程度更低。
现在战争时期,不同于和平之时,各种物资的消耗量直线增加,逐年增加的负担,就需要开辟更多的财源和物源,以现在山西的人口水平根本无法支撑。
而山西周围的河南、河北之地的人口众多,河南由于水患,很多人无地可种,河北由于日军被日军占领,日本人以战养战,对当地的中国民众搜刮的非常厉害。
这些地方的人口都非常容易动员迁移来山西。
山西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打出去,尤其是向河南,河北方向,来将这里的人口引到山西,乃至绥远去。
李志坚想去娘子关或者晋城,这样方便实施这个战略,并且最好是到娘子关一线。他自信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去做这个事情。
有娘子关天险的支撑,晋绥军进可攻退可受守。从这里向东可以进入河北争夺华北平原这个粮仓,至少要争取冀中平原,和日军抢夺战争资源。待日军大军出击后,就可退回娘子关处,依托天险进行防守。
在整编会后,李志坚就找到阎锡山,将自己的想法和他说了。
抗战爆发后,在日本人的威胁之下,阎锡山对能守好自己的家就觉得已经非常吃力。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军为了占领山西发动了三次大型会战,每一次能守住就已经耗干了阎锡山的心血,所以在制定政策时,出发点都是怎么保住一亩三分地,就没有以李志坚那样的角度去想过。
但是阎锡山毕竟是统领山西多年的领导者,战略思维自非常人可比,对于人口的巨大价值自是非常清楚。听李志坚说过之后,他马上也就意识到了李志坚所言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在第三次会战胜利之后,虽说大落大起,但是毕竟是胜了,胜利可以增长人的自信,况且统帅人物,胆气自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