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大生产(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日本在诺门罕和苏联的冲突中,在苏军指挥朱可夫到达前线后,日军的境况就越来越不利,之后完全处于了下风。
日苏两方都在不断的调兵遣将,给前线增兵。
日军不光从关东军中抽调精锐到达蒙古边境,还从关内的部队开始抽调精锐补充到日苏的对抗中。
日苏战斗前线形势的发展,令李志坚非常高兴,现在独立混成第三旅团已经龟缩在井陉县城中好长时间,新六师就守着石门到井陉的交通线,除非日军出动大军接应,否则根本运不进去,但是每次日军出来,都被新六师打一些秋风。
石门周围各县都开始有不少百姓通过娘子关进入山西。而独立混成第三旅团早就发现了43军的目的,并上报给了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但是现在日军也知道自己的虚弱,所以就装作不知道。
现在不光43军等部队在这一片在不断抽走本地百姓到山西,还有其他的势力也在这一片活动,建设了不少的根据地。
当下李志坚最难的不是面对日本人,而是有时候会和其他国内势力发生利益争夺,这还是43军的目的不是占据地盘,而是主要是吸纳移民,才导致矛盾没那么激烈。
日本人在关内的大部分占领地,都是只能派兵占据县城或者城市,而没有能力在周围乡村进行实力控制,所以现在敌后的各种势力的力量都在蓬勃发展。
现在几方国内势力都在这种地方争夺地盘和人口,都打着和日军战斗之名,最后因为争夺利益,互相之间已经经常大打出手。
李志坚率领的43军等部作为后来者,极力避免和之前就过来的其他势力发生冲突,将目标都指向日军的小据点。
43军由于装备远好于其他势力的武装,所以对于其他人不敢打的炮楼和据点,43军向来都是上来就打,在周围很快打出名声,在将移民政策进行公告后,不少人就主动举家向山西迁移。
现在山西的大生产活动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开辟出不少的荒地,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
按照山西省政府的命令,全省除黄河边上不得开垦荒地外,其余地方军民共同努力,一起进行大屯垦,首先扩大粮食生产。
在从第三次太原会战到现在,光在长治和阳泉即开垦出荒地十几万亩新地。从娘子关迁进山西的河北移民,大多则是就近安置到了阳泉和长治这两个地方。
山西属于黄土高原,土地以黄土地为主,方便挖掘,所以山西人的住房很多就是窑洞。各地地方政府按照山西省政府的命令和提供的经费支持下,组织本地人配合移民建设窑洞,在安顿了住所以后,又给移民提供口粮和种子,其口粮暂时由当地政府借给,待收获后偿还。
这些外省移民被分配到新开垦的耕地,前两年不用缴纳税负,第三年时按照熟地的40%进行起征,在五年后到正常水平。
除了前期的移民可以享受开垦出来的地,之后因为开垦速度不及移民速度,根本无法供应众多的移民,所以只能由政府提供口粮,在移民开垦出来后自己耕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