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解密令(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夜细雨洗礼,京城笼罩着潮湿的薄雾。翌日清晨,灰白的天色下,九王府后院的小池塘边,水波泛着淡淡涟漪,偶有几声鸟鸣划破沉寂。林轻歌已经熬了整整一夜,依旧守在灯火微弱的书案旁,双眼通红,却仍然专注地盯着眼前那几页密文。
桌旁,萧靖寒倚着椅背,半睡半醒地护着她。他原本想让她先休息,可林轻歌宁愿抓住每分每秒多做一点破译工作。随着小半夜的推敲,她已经能将纸条上的暗语还原了七八成。
“……先帝下诏于顾元正、林致远,密领龙鳞卫二百,趁北境兵乱之机执行肃清之职……倘若有违国策,可先斩后奏。”
“……此乃先帝钦授之机密,亦系保我云朝社稷稳定之大计,严禁外泄。若不慎事败,顾家上下当承担之,皇帝亦无情处置……”
林轻歌咬着唇,将最后几段难解的字句补充完整。她边写边沉吟:“好狠的先帝密令!原来顾家当年是奉旨行动,一旦失败,便要背黑锅。可顾家究竟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北境兵乱’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先帝为何选择如此隐蔽且危险的方式?”
萧靖寒听到这里,心中顿生波澜。他接过林轻歌写下的译文,细细读过之后,声音略带嘶哑:“原来顾家遭逢横祸,或许就是因为这道密令。先帝临终前局势动荡,当今皇帝和太子趁机将顾家抹除。一来掩盖先帝秘密,二来剥夺顾家军权。”
林轻歌神色凝重:“当时顾家掌控边关,威望极高,皇帝与太子自然视之为心腹大患。再加上,这份密令若公之于众,难免牵连到皇帝本人曾做过的种种不光彩之举。倒不如把一切罪责都推到顾家身上,彻底铲除,也省得日后有人以此为柄。”
她心里越想越是愤慨,一股酸涩涌上胸口。若顾家真是因尽忠职守而付出灭门惨祸,那她家破人亡的悲剧就更显荒谬。而今,她总算离真相又近了一步。她苦涩一笑:“可惜这份破译的残稿还不够全面,并未提及当初谁下达了进一步的毁灭性指令。也许,正是当年‘先帝遗诏’落到皇帝之手后,被他与太子歪曲利用,才致顾家满门遇难。”
萧靖寒握住她微凉的手,声音低缓却带着坚定:“剩下的细节,我们可以再想法子挖掘。但这段译文已足以证明:顾家并非逆臣,而是奉命执行先帝之密令,结果被出卖。在朝堂之上,这就是强而有力的证据。只要再找到更多辅证,比如先帝亲笔钤印,或是龙鳞卫当年的行动卷宗,我们便能让皇帝与太子当众无从抵赖。”
他目光微冷,脑海中仿佛闪现出一幅暗潮汹涌的画面:一个月后,或许更早,他要把这些真相在金殿之上摆出来,让那对父子无法继续掩盖黑暗。
林轻歌用力点头:“是的。只是此事太过机密,担心皇帝和太子会在我们找到实锤之前,抢先一步诛杀我们,销毁一切痕迹。”
“是。”萧靖寒深呼吸,“所以我们当务之急,是尽快找到龙鳞卫遗存或当年执行命令的证人。林家送来的令牌可能正是关键。”
他语气一顿:“我已经派了暗卫四处打探,希望能找回当年龙鳞卫的幸存者,只要有人活着,就能给我们带来最直接的口供。”
林轻歌神色浮现一丝坚毅:“我也会与那位潜伏在太子府的内应联络,打听皇帝与太子是否还留存什么关于顾家的机要文书。只要他们无法彻底篡改,一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萧靖寒见她眼圈发红却依旧充满斗志,心疼地把她揽进怀里:“先休息一会儿吧,你看你眼睛都血丝遍布了。”
林轻歌轻轻摇头:“再让我对着这份译文检查一遍,确认没有偏差……然后就睡,我答应你。”
萧靖寒只得无奈地点头,握着她的手一同翻看那密文、译稿,仔细核对每一个关键字句。窗外云层翻滚,依稀有远雷滚过,似为即将到来的激烈冲突敲响前奏。
当日午后,林轻歌终得片刻休息,萧靖寒却已整装待发。他需亲自去一趟京郊某处偏僻的边营,与那里的驻军将领进行秘密接洽。
这支边营规模不大,却地势险要,一旦太子想要封锁城门或在城外围剿九王府,此地将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萧靖寒只有尽可能多地争取中立势力的支持,才不至于任人宰割。
阴云笼罩下,萧靖寒带着两名最得力的暗卫,乔装成普通商旅,骑马离开九王府,一路往城郊而去。经过半个多时辰的疾行,他们抵达一条荒僻小道,远远可见灰白的营帐与旗帜在风雨中起伏。
这支边营名为“瑞泽营”,原先由一位老将统领,后来调任朝中后,营地一直处于尴尬状态:既没有明确投靠太子,也与皇帝保持距离,算是个“骑墙”之地。若能将其争取过来,必能在关键时刻给予男主以助力;若太子先行收买,则九王爷无异于自断生路。
萧靖寒深知此行存在风险,万一营中将领已被太子收拢,自己就有可能落入敌手;但他仍选择亲自前往,以示诚意。只有展现足够的勇气与诚意,才可能让对方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