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内阁:宰相废了,好像又没废?(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文官们能同意吗?皇帝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于是一些官员反复上书救援被贬的几个人,逼得朱见深不得不更改旨意。】

【把几个人从偏远之地调到了应天府去,虽然还是没有给很高的官职。】

【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妥协呢?】

正德年间,要朱厚照来说,这就叫憋屈!

一国天子时时刻刻都要被文官打着劝谏的名义,实际上却是被辖制了权力。

东汉末年,曹操意外嗅到了一丝熟悉的味道。

咦,这手段不就是玩舆论战吗?

咳咳,想当年他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等方式,展示了自己势必要革清弊病,匡扶大汉的决心。

这妥妥的正面形象啊,为他赢得了不少赞誉和支持呢!

【说到底,这就是文官们依靠手中纸笔和口中言论,依靠舆论制衡皇帝的手段之一。】

【但凡你是个注意名声,在乎脸面的皇帝,那多多少少都得有所顾忌吧?】

【当然,皇帝要是铁了心要享受,文官也没办法。】

【那为什么我们还是说明朝文官集团的权势很大呢?】

宋朝,赵煦冷哼了一声,还能为什么?

皇帝玩乐就玩乐,大不了就是多花点钱供着就行。

只要不触及到他们的核心利益,也没什么大不了。

也正因如此,历朝历代的改革才会如此难以施行,除非是真正大权在握的皇帝,又有几个人的改革是成功的呢?

大多数只是隔靴搔痒罢了!

【明初之时,朱元璋为了集中皇权,废除了宰相制。】

【老朱他精力旺盛,每天宵衣旰食的干活,拼命处理朝政,尽管如此也有力有不逮的时候。】

【自然也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这么好的精力,每天两眼一睁就是干。】

【所以,内阁制度由此应运而生。】

唐朝,李世民双眼一亮,废除宰相制?

自古以来,宰相作为臣子的权力之巅,对皇权来说也是一道沉重的枷锁。

但正如天幕所说,宰相的权力也是来源于仅凭皇帝一个人无法处理天下的政务,分权是必然的。

这内阁制度,应当就是对此的解决办法,有点意思。

永乐年间,朱棣一下子就联想到了自己所设立的文渊阁。

不过,文渊阁只算是他的私人机构,也没有官署,更别说对朝廷里的各部衙门有什么权力了。

【永乐年间,刚开始的内阁并没有设置官署,充其量只能算作帮皇帝处理政事的私人秘书机构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