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万物之灵(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刚开始提出三纲之时,并不是意味着子对父,臣对君,妻对夫要有着完全不能反对的能力,要是把包括孔子孟子等写的儒家典籍都查一遍,就会发现没有相关典籍说过那句话: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这种让人无语的话。

合着只因为双方地位的不同,占据优势地位的人就不需要在意礼法律法,可以任意践踏低位置的人?

三纲的解释早期更注意人性,讲求平等,比如说陈普是这么解释三纲:「国家天下必君父夫先正,而后臣子妇随之而正也。以家国天下之责而言,则君正而后臣正,父正而后子正,夫正而后妇正。自古及今,盖无不然。」

也就是上位者不能自己做错了事,却要求臣子儿子妻子处处尊重一个不愿意承认自己做错事情的人。

随着皇帝集权的增加,更想要掌控臣民的想法,怎么掌控?自然是通过一个个读书人。

从元明开始,三纲渐渐只束缚弱势那一方:臣子和皇帝,儿女和父母亲,妻子和夫君,要求弱势一方要无条件服从。

后来很多民众也都记住了一句话:君叫臣死,不敢不死,父叫子亡,不敢不亡,这句话来自哪里?

儒家典籍并没有找到相应的出处,倒是有三本十分出名的演义小说里出现了这句话。

但做皇帝的人知道后大喜,十分乐意自己的臣子把这个牢记在心里,也就让自己统治十分顺利,今上不就是依仗着皇帝的名头算计姜大将军?

就像是某个皇帝非要在前线抗金的将领回来,之所以这么做,是怕将领一个用力过猛,打到异族人那里,把被异族人抓走的两个前任皇帝救回来。

事实上将领抗金后的名声太好,好到皇帝有些忌惮,还要皇帝也不看好将领的北伐,生怕那些异族人火了,再一次打过来抓住皇帝泄怒。

诸多理由都让皇帝看着那个将领不顺眼,干嘛急着征北?干嘛急着把两个前任皇帝接回来?干嘛想着夺回北方的土地?

越想越是觉得那个将领太可恨!皇帝就想要杀掉对方,而他的狗腿子——那个奸相抓人时,根本没有什么理由,完全就是莫须有的罪责。

莫须有的罪名啊!可笑!那个将领接到退兵的命令明知道自己会死,还是回到京城,最终死在奸相和皇帝手里,北伐彻底失败。

说到底是那个皇帝不在意自己的父亲和兄长的情况如何,也不在意被强占了地方的民众如何,只在意自己的待遇和利益。

🅘𝔹Q🅖. v🅘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