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学以致用方为大道,壮大自身才是根本(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前行的过程中,秦子玉逐渐领悟到书山第二阶段所蕴含的磨砺真谛。如果说第一层是看山是山,那么这一层的读书境界或许可以被称为看山不是山。
具体来说,在第一阶段,秦子玉所吸收的正、负能量知识,其所有的标识都源自他人的认知,或者说是作者根据世人的认知进行归纳总结的成果。
这些知识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的是别人眼中的世界,而秦子玉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理解和内化。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秦子玉开始意识到,这些知识并非绝对的真理,它们只是一种参考,一种基于他人经验和观点的总结。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存在差异。
这一阶段的磨砺,让秦子玉逐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问题。他不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开始思考、质疑、探索,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它需要勇气去挑战既有的观念,需要耐心去挖掘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
这是吸收别人的善恶,成就自己的善恶,并以善自居,不遗余力的打压别人的善,从而令世间只有唯一的善恶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秦子玉经常会感到困惑、迷茫,但正是这种痛苦的挣扎,让他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逐渐走向成熟。他开始理解,真正的知识并非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悟去获得。
这种看山不是山的境界,让他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他更加坚定地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如果说读书使人明智,那么理解并化为己用就是真正的大智慧。
在第二阶段,秦子玉经历了一番深刻的思考,终于恍然大悟——无论是正能量知识,还是负能量知识,只要能帮助他构建起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那就是有价值的知识。
别人心中的正与邪,对秦子玉来说只是一个参考。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正邪的判断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秦子玉深知,他要做的是借助前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从中汲取智慧,进而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为人处世准则。
所谓的善与恶,其实只是源于自身的认知和判断。他希望用自己的善恶观去感染他人,让更多的人认同并遵循建立在善恶基础上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