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嗣主传(八)(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晋国讨伐吴国时,孙皓派张悌统领沈莹、诸葛靓,率领三万士兵渡江迎战。到了牛渚,沈莹建议:“晋国在蜀地训练水军很久了,现在全国大举出兵,万里之内合力进攻,一定会发动益州的全部兵力顺江而下。我们上游的各路军队没有戒备,名将都已去世,现在由年轻人担任将领,恐怕沿江各城都难以抵挡。晋国的水军一定会打到这里!应该集中兵力,等他们来了再决战。如果取胜,长江以西自然平定,上游即使失守,也能再夺回来。现在渡江迎战,胜利难以保证,要是战败,国家大事就完了。”
张悌说:“吴国将要灭亡,无论贤愚都知道,不是今天才这样。我担心晋军来到这里,众人一定会惊恐害怕,再也无法整顿。现在应该渡江,用决战奋力争取。如果战败,就一同为国家牺牲,没什么可遗憾的。如果取胜,北方敌军败退,我们兵力气势会增强万倍,就该乘胜向南推进,在中途迎击敌军,不愁不能打败他们。如果按你的计策,恐怕士兵会逃散殆尽,只能一起坐等敌军到来,君臣都投降,没有一个人为国牺牲,难道不耻辱吗!” 于是渡江作战,吴军大败。
诸葛靓和五六百人撤退,派人去接张悌,张悌不肯走。诸葛靓亲自去拉他,说:“巨先,天下存亡有定数,哪里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为什么要自寻死路?” 张悌流泪说:“仲思,今天是我的死期。我小时候就被你家丞相(指诸葛亮)提拔,常常担心不能善终,辜负名贤的知遇之恩。现在为国家牺牲,又有什么可逃避的?别这样拉我。” 诸葛靓流着泪放开他,走了一百多步,就看见张悌被晋军杀死。
《吴录》记载:张悌年轻时有名气,等到担任要职,却喜欢迎合时势,庇护身边的人,清流舆论都批评他。《搜神记》说:临海郡松阳县人柳荣跟随张悌到杨府,柳荣在船上病死两天,当时军队已经上岸,没人埋葬他,他忽然大喊:“有人捆绑军师!有人捆绑军师!” 声音激昂,随后就活了过来。有人问他,柳荣说:“在天上北斗门下,突然看见有人捆绑张悌,心里十分惊讶,不觉大喊‘为什么捆绑张军师’。门下人对我发怒,呵斥驱赶我离开。我就离开了,因为害怕,嘴里还余音未了。” 当天,张悌战死。柳荣到晋元帝时还在世。
天纪四年三月丙寅日,宫殿里几百名亲近侍从跪在地上磕头,请求孙皓杀掉奸臣岑昬。孙皓当时慌得六神无主,只好顺着大家的意思答应了。(干宝《晋纪》记载:孙皓宫殿里的几百名亲近侍从磕头问孙皓:“北方晋军一天天逼近,可我们的士兵却不肯拔刀抵抗,陛下打算怎么办啊!” 孙皓反问:“这是为什么?” 侍从们齐声回答:“都是因为岑昬!” 孙皓嘟囔着说:“要是这样,就用这奴才给百姓谢罪吧。” 众人立刻应声:“好!” 随即一拥而上抓捕岑昬。孙皓后来派快马接连去阻止,可岑昬早就被乱刀砍死了。)
戊辰日,陶濬从武昌逃回建业,孙皓立刻召见他,急着问水军的消息。陶濬拍着胸脯说:“蜀军的船都是小破船,现在只要给我两万士兵,乘坐大船出战,绝对能打败他们!” 孙皓赶紧集结兵力,授予陶濬符节黄钺。本来定于第二天出发,可当天夜里,这些士兵就跑得一干二净。这时候王濬的水军正顺江而下,司马伷、王浑的军队也都逼近吴境。孙皓没了办法,只好采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等人的计策,分别派使者给王濬、司马伷、王浑送去降书,里面写道:“从前汉室失去统治权,天下分裂,我的先辈趁机占据江南,凭借山川险阻,与魏国隔绝。如今大晋兴起,恩德遍布天下。我愚昧无能,苟且偷安,没能明白天命。直到今天,劳烦晋军远道而来,车马停在江边,全国上下都惶恐不安,只能苟延残喘。恳请朝廷格外宽容,我特派私自任命的太常张夔等人献上我佩戴的印绶,投降归顺,希望能得到接纳,救救百姓。”
(《江表传》记载了孙皓败亡前给舅舅何植的信:“从前大皇帝凭着神武谋略,率领三千士兵割据江南,席卷交州、广州,开创大业,本想传位万世。到我这无能之辈继承家业,却不能安抚百姓,犯下很多过错,违背天意。把昏暗的灾变当成祥瑞,导致南蛮叛乱,至今没能平定。听说晋军大举进攻,临江而来,我想竭尽所能抵抗,可士兵们却纷纷败退,张悌也战死沙场,军队损失过半。我心里又愧疚又惆怅,如今毫无办法。陶濬上表说武昌以西的城池全都失守了。失守不是因为粮食不够,也不是城池不坚固,而是士兵将领们不肯作战啊!士兵不肯作战,难道是怨恨士兵吗?是我的罪过啊!天上星辰异变,地上百姓怨声载道,看这形势,国家已经危如累卵,吴国气数已尽,多么令人痛心!不是上天要灭亡吴国,是我自己招来的灾祸。将来葬身黄土,还有什么脸面见四位先帝!您要努力想出奇策,赶紧写信告诉我。” 孙皓还给大臣们写信说:“我凭着微薄的德行继承皇位,在位这些年,政令残暴,让百姓长期受苦,直到今天归顺大晋,国家覆灭,宗庙无人祭祀,我惭愧万分,死有余辜。我本就才疏学浅,却侥幸登上皇位,能力低下品行卑劣,肩负王公重任,所以《周易》有‘折鼎’的告诫,诗人有‘彼其’的讥讽。自从住进宫殿,就一直重病缠身,谋划不足,思虑失当,荒废了很多政事。身边小人趁机施行酷虐,毒害遍布全国,忠良之士遭受迫害。我昏庸不觉,直到灾祸降临才明白自己的过错,辜负了各位,事情已经无法挽回,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如今大晋平定天下,致力于提拔贤才,正是英雄施展才华的时候。管仲曾是齐桓公的仇人,却被重用;张良、陈平离开楚国,成为汉朝大臣,离开混乱投奔明主,不算不忠。不要因为改朝换代就消沉失意,要努力保持美德,谨慎行事。我没什么可说的了,就此停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