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巨款(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试想若将窗棂间的油纸换作玻璃——冬寒时节既可隔风保暖,又可临窗赏雪。
若再以玻璃筑就暖阁......"
他拖长尾音,指尖轻叩晶莹杯壁,"届时围炉观雪,呵气成霜而不侵肌骨,这般神仙光景......"
话音未落,满室豪绅眼中已绽精芒。
众人暗自盘算:但教价钱合宜,必要将宅邸尽数换上这等奇物。
“来,我们继续看下一样。就这个盐。”
这话一出,下面立刻引起了骚动——若说之前的铁器只是影响部分人的利益,盐可就要动摇太多人的根基了。
不过黄忠嗣倒也没想斩尽杀绝。
他举着个玻璃瓶,里面盛满白花花的细盐,笑着说道:"诸位不必紧张,这盐虽也革新了技法,但成本高昂,寻常百姓可吃不起。当然..."
他故意拖长尾音,目光扫过众人:"盐场的市价估值或许会低些。"
赵书双接到递来的眼神,立刻找来几个青瓷碟。
黄忠嗣将盐粒细细倒出,白练般的细盐在碟中堆成雪丘。
待赵书双捧着碟子绕场展示时,满室只闻盐粒与瓷器的清脆撞击声。
半晌,众人再抬眼时,目光已如沸水翻涌。
这盐不仅雪色无瑕,入口更无半点苦涩,唯余纯粹咸鲜。
幸而黄忠嗣早言明成本高昂,否则那些世代贩盐的豪商,此刻怕是要瘫坐当场。
黄忠嗣确实没忽悠他们——这成本实在高。按照如今宋朝的制盐技术,其实已经非常完善。
与现代工艺相比,主要差距在于杂质分离环节:现代制盐使用离心机分离杂质,因此成品盐色泽雪白。
而在宋朝,既没有离心机械,也缺乏塑料这类耐腐蚀材料,他只能用竹子和陶罐做些简易的离心装置。
这般勉强制成的雪盐,虽比市面常见的食盐优质许多,细看却仍带微量杂质。
更棘手的是,整个制作过程损耗率极高——十斤粗盐最终只能得三四斤雪盐。
这般精贵的盐,普通百姓注定吃不起,他瞄准的正是达官显贵的钱袋。
什么?作为一方大族,家里吃的盐那么差,你好意思么?
黄忠嗣直接将张问与周磊两人喊上台轮流讲解,自己则跑回转运司衙门喝茶去了——剩下还有几十个产业要讲,他可没那么多闲工夫。
直到晚上戌时,招商大会才告结束。
值房内,黄忠嗣端坐首座,张问居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