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鸿楼夜谈(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窗外,阳光正好。

一场关于如何高效“花钱”的新一轮规划,在暖阁内重新展开。

而这一次,争论的焦点,已然不同。

......

戌时一刻·鸿楼雅间

窗外,大名府的灯火已次第点亮,映照着运河上往来的点点船火,勾勒出一幅远胜往昔的繁华夜景。

鸿楼雅间内,暖意融融,酒香四溢。黄忠嗣、苏轼、张问、周磊四人围桌而坐,推杯换盏间,气氛热烈而坦诚。

秦虹已快马前往燕山路联络富户,故而缺席。

“痛快!”

周磊一仰脖,饮尽杯中酒,抹了把嘴,对着窗外一指,“县公,苏学士,昌言公,你们瞧瞧!

这才几年光景?两年前,这运河两岸入夜便是黑灯瞎火,哪有如今这般车水马龙,灯火如昼?

码头上的力夫,脸上的菜色都少多了!”

张问捋着花白的胡须,眼中满是感慨,接口道:“洵之此言不虚。

老夫在这河北路蹉跎半生,从未想过有今日之盛。

去年岁入一千七百万贯!老夫初闻时,险些以为转运司的算盘珠子打错了位!”

他看向黄忠嗣,语气带着由衷的敬佩,“县公啊,当初您跟下官说的那些承诺,如今都已经做到!下官真佩服之至。”

苏轼放下酒杯,脸上的神情复杂难言,有钦佩,有深思,更有一丝挥之不去的怅惘。

他夹了一筷子鲜嫩的河鱼,却未立刻送入口中,只是叹道:“确是翻天覆地。昌言公、洵之兄是亲眼见证。

轼虽来此不到一年,所见所感,亦是震撼莫名。

尤记得年初来时,见那官营织坊昼夜不息,吸纳妇孺老弱,授之以技,付之以酬;

见那新式水车翻涌清流,灌溉田亩无数;见那学堂之中,蒙童稚子诵读‘协力’、‘为公’之理……

此情此景,与汴京所闻新党‘青苗法’之强贷、‘免役法’之刻剥,真真是云泥之别!”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向黄忠嗣:“允承,你之新法,何以能如此?既不害民,反能富民强路?

其中关窍,轼苦思良久。莫非只因你手握‘震天雷’这等利器,又得陛下信重,故而能压服豪强?”

黄忠嗣闻言,笑着摇了摇头,亲自为苏轼斟满酒:“子瞻兄过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