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国债政策下达(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首要便是债券种类与期限!”
张问须发抖动,手指重重敲在草稿上,“老夫以为,当分两类!一类短期,以一年、两年为期,利低但灵活,用于运河、官道这类见效快的工程周转;
一类长期,五年、十年甚至更长,利息可高些,用于造船厂、大型矿场等需长远投入的根基之业!否则一概而论,如何匹配不同工程所需?”
“昌言公此言差矣!”苏轼立刻反驳,他眼中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债券乃国家信用所系,贵在统一与简化!
若种类繁多,期限各异,非但百姓豪商难以理解,易生混淆,更易被奸商囤积炒作,扰乱市价!
当取中庸之道,以三年、五年两档为宜,利率按档递增即可!种类单一,方能彰显朝廷信用之稳固!”
秦虹在一旁抱臂冷笑:“子瞻兄,你那是书生之见!造船厂投入巨大,岂是三年能见效益的?
若三年期一到,收益未显,难道让朝廷拆东墙补西墙去还债?信用何在?必须要有超长期限匹配超长收益!”
周磊则更关注实际操作:“诸位!诸位!听我一言!种类期限重要,但利率才是吸引豪商掏钱的关键!
太高了,朝廷负担过重;太低了,人家还不如把钱埋自家地窖里!
我的建议是,短期略高于钱庄存款利息,长期则需有足够吸引力,让他们觉得比放贷收租还划算!还得考虑付息方式,是年付?
还是到期本息一次付清?年付虽朝廷压力小,但操作繁琐……”
“付息方式岂是小事?”张问立刻接话,“年付固然可,但需建立一套严密的账册登记、核对、发放体系,耗费人力物力!到期一次付清,省事,但朝廷需预留大笔现银,压力陡增!需权衡利弊!”
“还有抵押担保!”苏轼又抛出关键问题,“债券以何为凭?仅靠宣抚司衙门印章?百姓豪商岂能安心?
是否需以两路未来商税、特定官营作坊收益、甚至…甚至倭国银矿预期收益作为担保,明示于债券之上?增强信用!”
“不可!”张问断然否决,“倭国银矿尚在图上,岂能轻诺?万一……徒损朝廷威信!担保宜实不宜虚!当以两路现有盐引、矿税、运河过闸费等稳定收入为主!切不可画饼充饥!”
“认购门槛呢?”秦虹皱眉,“是面向所有黎庶,还是只限大户?若大户包圆,恐垄断之弊重现;若门槛过低,小民倾尽家财认购,一旦有变,恐生民怨!”
“转让流通之权呢?”周磊补充,“债券发出去,是否允许持有人私下转让?若允许,如何定价?
如何防止黑市操纵?若禁止,债券便成死钱,流通性大减,吸引力下降!”
“还有防伪!如此巨资,必有宵小觊觎伪造!印制工艺、防伪标记、编号登记,必须万无一失!”张问拍着桌子强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