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修仙取自于天道,不可能灭天道(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3.1 存在层级

借用哈特曼(Nicolai Hartmann)的“存在阶层”理论:

无机层→有机层→意识层→精神层→……

“天道”被设定为跨所有阶层的奠基性实在;修仙者再强,其存在也必须以“被奠基”为前提。

3.2 自因(causa sui)的不可能

笛卡尔、斯宾诺莎都论证过“实体无法自因”。修仙者若要“超越并泯灭天道”,就等于把自己的存在奠基者取消,从而跌入“无奠基”的深渊——纯粹的无。

逻辑上,“存在者”无法通过否定“使存在者得以存在者”来保存自身。

3.3 “斩天”之不可言说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

当修士声称“我已斩灭天道”,他实际上说出了一个在逻辑上无法被验证的伪命题:

– 若天道已被灭,则“灭天”这一动作本身的历史记录也将被抹除,于是无人可证;

– 若有人仍可陈述“天道被灭”,则陈述本身即依托于天道所支撑的时间-语言结构,于是天道未被灭。

---

四、叙事学维度:作者-角色双重标准

4.1 叙事暴力

修真文本的“灭天”情节,本质是作者对叙事规则的暴力改写:

– 在故事层(diegetic level),角色调动的是灵气;

– 在话语层(discursive level),作者调动的是文字。

当作者写下“他一剑斩断了天道”,真正斩断的不是宇宙法则,而是叙事逻辑本身——此后所有因果律、时间线都可任意重写。

4.2 读者接受的心理补偿

“爽点”来自读者对现实无力感的代偿:

– 现实中个体对系统无计可施;

– 文本中个体“杀系统”带来替代性满足。

因此,越不合逻辑的“灭天”,越能释放快感。悖论被刻意保留,成为商业类型文的核心卖点。

𝐈 𝐵 𝐐 𝐆. v 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