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安乐残烛(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泰始七年秋。

安乐公府的烛火总在三更熄灭,像极了五丈原的将星。

我摸着案头姜维的密信,“愿陛下忍数日之辱”的字迹已被泪水洇开,旁边还留着黄皓的批注:“奴婢愿随陛下受辱。”

这个被董允骂了十年的宦官,终究还是用命,践行了这句话。

窗外的胡笳声换成了楚调,不知道是哪路降臣在唱《楚辞》。

我望着兵器架上的空剑鞘,忽然想起建兴六年街亭之战,王平用“承业”剑砍断张合的箭簇,剑刃上的缺口,此刻还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张氏的绣绷躺在妆匣里,上面的雏凤早已断线,像极了她死在洛阳时,未说完的“璿儿......”。

三皇子谌的玉佩还挂在腰间,刻着“北地王”三字,却在他自杀那日,被司马昭的谋士踩碎在昭烈庙前。

“陛下,该服药了。”

老仆捧着参汤进来,袖口绣着的云雷纹,是巧儿临终前教他的。

我望着汤碗里的枸杞,忽然想起成都的桑田,诸葛亮的遗表说“桑八百株”,此刻却连桑树皮,都成了洛城贵胄的补药。

更漏声在秋风中断裂,像极了蜀汉的国运。

我摸着旧玉珏,裂痕处终于不再发烫——景元五年在洛阳城捡到的半块玉璧,此刻正与它严丝合缝,形成完整的“汉祚永延”。

原来命运的馈赠,早在章武三年便已注定,只是我到此刻才明白。

“陛下,”老仆忽然跪地,取出一卷蜀锦,“这是姜维将军的副将冒死送来的......”

我展开蜀锦,看见血写的“克复中原”四字,边角还绣着八阵图——那是诸葛亮教姜维的最后一课,此刻却成了绝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