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打卡周敦颐墓(3)(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旧隐濂溪上,思归复思归。】
【忧心忡忡,一直都挂念着归去的周敦颐,向朝廷上书,请求改任为南康(今庐山市)军的知军,到南康工作。】
【四十五岁那年,周敦颐上任虔州通判,途经江州,与好友一同游览庐山时,对庐山一见钟情。】
【庐山这座把无数文人骚客,名人志士迷得不要不要的万人迷山,轻而易举捕获了周敦颐的心。】
【“庐山我爱久,买田山中阴。”】
【自从那时,周敦颐便萌生了在庐山定居终老的念头,为此他在庐山莲花峰下购房置产,修建了“濂溪书堂”。】
这种感觉,刘遗民?周续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等隐居庐山的同道中人都懂。
仙人之庐,奇秀甲天下。
定居在这样的灵山中,心境俱清,逍遥闲适,自由自在。
李白开怀大笑:“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他一生好入名山游,但游览到庐山之后,庐山便是他隐居终老的唯一选择之地。
【朝廷批准了周敦颐的请求,周敦颐被改任为南康军的知军。】
【到任四个月后,周敦颐拖着病体,将他母亲的墓从江苏丹徒迁到了他购建的“濂溪书堂”附近,庐山北麓的三起山。】
【《爱莲说》便是周敦颐在担任南康知军期间写下。】
【担任南康知军一年多后,周敦颐便辞官了,隐居在庐山莲花峰下。】
【熙宁六年,仅仅隐居了一年,周敦颐就因病去世,终年五十四岁。】
叶非雪沿着长长的墓道,拾级而上,越过墓道两旁的墓道亭,爱莲亭与霁光亭,站立在了周敦颐墓冢前。
叶非雪将墓冢全景展示在镜头里——这座墓前面有五块石碑。
【相较于其他墓,周敦颐墓比较特殊,它既是一座夫妻墓,也是一座母子墓,里面埋了四个人。】
【周敦颐病逝后,儿子遵照他的遗嘱,把他葬在了郑母墓的右侧。】
【中间最高的墓碑便是周敦颐母亲郑氏的,它右边是周敦颐的墓碑,左边是周敦颐两位妻子的墓碑。】
叶非雪将摄像头对准左侧墓碑上的刻字——宋先贤周濂溪先生之妻陆蒲夫人墓。
【周敦颐有两个妻子,第一位妻子陆夫人,生长子周寿,一年后便病亡。】
【陆夫人亡故两年后,周敦颐经由同事撮合,娶了同事的妹妹蒲氏,第二任妻子蒲夫人,生次子周焘。】
【大家都知道周敦颐是后世公认的元圣,其实周敦颐最初的名气放在文人圈里就是个十八线小透明。】
【虽然,他是大名鼎鼎“二程”的理学启蒙老师,但因为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截然相反等各种原因,“二程”并不推崇周敦颐与他本人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