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新人来旧人走(1/1)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以田国富正好符合新来的纪委管员要找的两个人选条件:一是得对汉东特别熟;二是得跟高育良不对盘。

有这两点就够了。

足够让新来的纪委管员通过组织关系,把田国富这个以前的“犯错分子”给弄回汉东,甚至让他当上了汉东的纪委书纪!

可以说,田国富不是一步一步走回来的,他是豁出命拼回来的!

要不是这次提拔,因为那个“林城隧道枪击案”,田国富这辈子在管场上也就这样了,没什么晋升机会了。

就这次特别的点将,算是救了他一命。

田国富跟其他人一样,心里也有个“知恩图报,生死与共”的念头。

所以田国富这次回到汉东,肯定会对高育良穷追不舍。他也不会忘了当年在林城隧道挨的那一枪。这仇,是真的难解。

高育良很快就明白过来了。自从田国富被调回汉东当上了省纪委的头儿,他自己想接任那个书纪的位置,基本就没戏了。先锋部队都到了,主力部队还能远吗?

祁同伟说得没错,你就算不主动去找事,事也会来找你。你不管干什么,都会被说成是有目的的。与其等着挨打,不如拼了!

可问题是,怎么拼呢?在汉东,那个书纪说了算。而书纪手下的纪委书纪又是他的心腹。高育良自己在领导班子里都没什么发言权,怎么跟那个即将上任的一把手斗呢?

纪委的头儿还没定下来,可现在的省长刘震东还没走。很明显,刘震东是不会动的。留他在这儿,可能是上级也知道,调查汉东的事肯定会掀起一场大风浪。这样的话,就得有个能扛事的人。刘震东就是那个人选。

再说了,在赵立春当家那会儿,刘震东就已经被晾在一边了。他在感情上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波动,年纪也到了,不可能再有什么别的念头。所以让他再干一届,让新来的书纪能专心处理汉东的事,总比再派个人来强。毕竟谁都不知道新派来的人会不会被拉拢,最后反而成了对抗的力量。毕竟一个省长加上一个差点接任书纪的副书纪,完全可以设置障碍,甚至把新来的领导也给晾在一边。

刘震东的位置那是相当的关键。高育良在意识到自己升迁无望后,也并非完全没想过和他联手。这简直就是高育良眼下能找到的最优解了。要是还想继续斗下去,有刘震东站出来支持他们这一边,那肯定是最有利的。但既然上头都已经注意到了刘震东的重要性,或者说是省长这个职位的重要性,还让他原地踏步,那么高育良能争取到的机会又能有多大呢?

祁同伟直接给出了答案:“老师,想跟刘省长联手,那跟您接任**书纪一样,简直是难上加难!”确实,高育良抬起头,叹了口气,他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清楚呢。只不过心里还存着那么点不切实际的念想罢了。

赵立春这回是真的走了,一大早的航班,好多领导都亲自去送行,场面那叫一个依依不舍,但终究还是得告别。赵立春一走,关于谁来接任的消息立马就传开了,而大家议论的焦点自然就是高育良了。

在机场告别那会儿,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高育良身上。谁也没注意到,已经不再担任汉东一把手的赵立春,脸上闪过了一丝复杂的神情。那会儿,赵立春心里其实还挺不是滋味的,但转念一想,自己这才刚走呢,大家的视线就已经转到高育良身上了,心里顿时就有点不太爽快了。

这其实也挺正常的。赵立春原本以为,高育良肯定还沉浸在接任的期盼里呢。毕竟,之前通话的时候,赵立春也没直接告诉他没戏了,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上头还在研究。赵立春自己心里明镜似的,这所谓的“研究”,基本就等于没戏了,但他总觉得高育良不会这么快就放弃,说不定他还觉得自己有机会呢。

赵立春盼了好久的晋升机会,终于来了。但他没想到的是,眼前这个汉大的教授高育良,不但没有丝毫高兴的样子,反而一脸严肃,好像还挺担忧的。

高育良紧紧握着赵立春的手,语气十分真诚:“老领导,现在正是事多的时候,您可得好好保重身体!”赵立春看他这么认真,心里头也有点儿触动了,突然就想到了“三思而后行”这句话。

是,高育良的前程都还没个定数呢,自己又能好到哪儿去?赵立春突然觉得,他们俩简直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要是赵立春出点什么事,高育良的日子也不会好过;反过来,要是高育良出事了,赵立春也别想轻松。

于是,赵立春感慨地拍了拍高育良的手:“汉东以后就靠你了,好好守着。”这话听起来就像是普通的叮嘱,但实际上更像是把大事托付给他了,就像刘备临终托孤一样。

接着,赵立春又说:“瑞龙那边,能帮就帮一把,实在帮不了,就劝劝他吧。”

这话的意思就像是说,要是阿斗扶不起来,你就得另想办法了。高育良点点头:“老领导放心,汉东的人不会亏待瑞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