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网线那头的“张先生”(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凌晨一点半,手机屏幕的光在卧室里投出片冷白。我蜷在被子里,指尖在屏幕上敲得飞快:“所以最后你还是没抢着那碗卤煮?”

对话框里很快跳出条语音,点开来是带着笑意的男声,尾音有点懒懒散散的卷儿:“嗨,别提了,等我赶过去,就剩锅底那点汤了。旁边桌大爷还跟我说,小伙子长得挺精神,抢吃的不行啊。”

我对着屏幕笑出声,指尖划过对话框顶端的备注——“张先生”。

认识张先生是三个月前的事。那天我在一个小众的相声爱好者论坛潜水,看见有人发帖吐槽某段新编相声的包袱设计,言辞犀利得差点把作者祖坟都刨了。我一时手痒回了句“您这挑错的劲头,不去给春晚当审片儿的都屈才”,没过五分钟就收到了私信。

发信人就是张先生。他说:“姑娘眼光挺毒啊,不过那段活儿确实垮,底都没兜住。”

一来二去就聊上了。他懂相声里的门儿门儿道道,却不摆老资格,听我说自己是学设计的,还会偶尔发来几张舞台布景的草图让我提意见。我们聊晚场演出散场后街角的烤冷面,聊传统戏里哪个身段最见功夫,聊到兴头上,他会发来段清唱的小段儿,京韵大鼓的调儿,字正腔圆的,听得人耳朵发麻。

我从没问过他的全名,他也没打听我的。就像两条平行线,隔着网线意外有了交点,却默契地不去触碰现实里的坐标。

“对了,”张先生又发来消息,“你哥最近还总往你家塞降压药吗?”

我噗嗤笑了。前阵子跟他抱怨过我哥杨九郎,说这人明明才三十出头,天天把“养生”挂在嘴边,上周还拎了两盒降压药来我家,美其名曰“预防为主”。

“何止啊,”我回,“昨天刚给我寄了箱枸杞,说泡水喝对熬夜好。合着他是觉得我离中风就差这一把枸杞了?”

“你哥这是疼你。”张先生回得快,“下次他再这样,你就跟他说,再寄这些,回头给他攒着泡药酒。”

“这招绝了!”我正想夸他,门外突然传来钥匙开门的动静。我一个激灵坐起来,手忙脚乱地按灭屏幕——准是杨九郎来了。

果不其然,卧室门被敲响,我哥那标志性的大嗓门钻进来:“小曦?睡了没?给你带了城南那家糖火烧。”

我趿着拖鞋开门,就见杨九郎拎着个油纸袋站在门口,军绿色外套上还沾着点夜风的寒气。他眼尾有点耷拉,笑起来的时候尤其明显,此刻正弯腰换鞋,嘴里念叨着:“刚跟师兄弟们散场,路过就给你捎了两个,热乎着呢。”

“哥,你这都快成我家投喂专员了。”我接过纸袋子,指尖触到温热的糖火烧,“今天怎么散这么晚?”

“嗨,后台聊了会儿天。”杨九郎直起身,顺手揉了把我头发,“辫儿哥说他新排了段活儿,让我们帮着看看包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