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集:暗中学习(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夕阳的余晖刚刚散去,刘好仃站在自家阳台,手里还握着那块神秘的玻璃碎片。他反复摩挲着上面模糊的“X-7”字样,像是在触摸某种命运的开关。
妻子端着汤从厨房出来,看他这副模样,忍不住问:“你这两天咋老捧着个破玻璃看?”
“哦,没啥,就是觉得……挺透亮。”刘好仃笑着把碎片塞回口袋,顺手夹了口菜。
他知道,自己已经不是那个第一天进厂时连按钮都按错的老工人了。他现在,有了点别的想法。
第二天一早,车间照常运转。刘好仃熟练地戴上手套,调整切割刀的角度,冷却液也调得恰到好处。他动作比前两天利索了不少,偶尔还能跟旁边工友搭上几句闲话。
午休铃一响,别人三三两两地往食堂走,刘好仃却假装落在工具箱里找东西,等人群散得差不多了,才慢悠悠地往资料室方向挪。
资料室就在厂区西北角,门口挂着“非授权人员勿入”的牌子。不过刘好仃知道,每天中午十二点到一点之间,管理员老李会打开门让员工查阅一些基础操作手册,时间刚好三十分钟。
昨天他就来借了一本《玻璃加工入门》,登记时故意写了个“刘好丁”,字迹潦草,为的就是今天能混进去。
他绕到后门小路,蹲下身子观察通风口。那是个铁皮格栅,螺丝有些松动,正好够他伸手拧开。他左右看看没人注意,猫腰钻了进去。
落地的一瞬间,一股陈旧纸张的味道扑面而来。书架整齐排列,墙上贴着各种工艺流程图和安全守则。他轻车熟路地走到最里面那一排,翻出昨天看到的那本《实验材料分类与编号》。
翻开目录,他心跳快了几分——果然,在“新型复合材料”章节下,找到了一张照片:一块深色玻璃,边缘锯齿状,背面印着“X-7”。
和他口袋里的几乎一模一样。
他迅速掏出随身带的小笔记本,开始记录。照片下方有一行说明:
“X系列防弹玻璃试验样本,采用多层复合压合技术,温度控制需精确至±1℃。”
他一边记,一边皱眉。这个“多层复合压合”听着就复杂,而且对温度的要求近乎苛刻。
正写着,耳边传来轻微的“咔哒”声,是监控摄像头转动的声音。
他立刻收起本子,闪身躲进两个书柜之间的缝隙,屏住呼吸。几秒钟后,摄像头转过去,灯光扫过天花板,又归于寂静。
刘好仃轻轻吐了口气,悄悄将书放回原位,然后从通风口爬出去,若无其事地走向食堂。
当天下午,他在休息间隙拿出本子,翻到新记的一页,对着流水线上的玻璃发呆。
晚上回到家,他借口要去楼下遛弯,拎着个小包出了门。包里装着一个拆解过的电炉、几根电线和一小瓶酒精。
他绕到厂区后面的废弃车间。那里早已不用,铁门锈迹斑斑,但锁扣早就被风吹开了。他钻进去,找了块空地,把电炉零件拼起来,又接上电源。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模拟制作那种防弹玻璃的结构。他从家里带来两片普通玻璃,中间夹了一层薄塑料膜,模仿“多层复合压合”的概念。然后小心翼翼地加热,试图让它们融合在一起。
可没过多久,玻璃就开始冒泡,接着裂开,最后“啪”一声碎成渣。
刘好仃叹了口气,捡起碎片一看,果然发现里面有细小的气泡痕迹,就像资料里提到的那样——温度波动太大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