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集:改进样品制作(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清晨六点,车间的机器已经嗡嗡作响。刘好仃穿着工作服,手里拿着一支笔和一叠纸,站在操作台前,眉头紧锁。

他面前是一张材料配比清单,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种化学符号和数字,像是某种神秘的密码。可眼下,这张表却让他有些头疼——原本常用的几种原料,在这次改进中都显得力不从心,而实验室里仅剩的三组备用原料,又像是三个性格迥异的选手,谁都不太确定能不能胜任新任务。

“这事儿啊,还得靠老经验。”他一边翻着旧记录,一边自言自语,“年轻人搞数据模型一套一套的,但有时候,得听听炉火的声音。”

他在一堆资料里翻找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亮:“A-7号?这不是上次那个差点烧坏熔炉的试验?”他笑着摇了摇头,“当时我还说这配方有点‘疯’,但现在看来,说不定就是它了。”

他立刻叫来助手:“把A-7的数据重新跑一遍模拟,看看能不能跟现在的参数对上。”

助手点头跑开,刘好仃则站在窗边,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色,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每一步。

上午九点,熔炉区

温度曲线调整是整个样品制作的关键环节。可问题来了——车间现有的熔炉只能控制在±5℃,而新配方要求误差不超过±2℃。这就像让一个只会上网冲浪的人去写代码,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咱们得想办法稳住温度。”刘好仃皱眉看着仪表盘上的跳动数字,“不然这批料就废了。”

几个技工围了过来,面露难色。有人小声嘀咕:“老板,要不咱等设备科的新仪器到了再开始?”

刘好仃摆摆手:“等不起。”

他说完,转身走向角落里的工具柜,拉开抽屉,翻出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小盒子,里面装着一台老旧的温控仪。

“这是我以前用过的宝贝。”他笑着说,“虽然比不上现在那些高科技,但它有个好处——稳定。”

他安排两个老师傅轮班值守,一人盯着炉口,一人盯着温控仪,自己则时不时过来抽查。他还特意在墙上贴了一张温度变化趋势图,每隔半小时就更新一次。

“你们记住,咱们不是在做玻璃,是在绣花。”他对大家说,“每一针都要准,不能有偏差。”

就在大家都紧张地盯着炉火时,技工小王悄悄记下了日志本上的一行字:“4号炉口温度波动有点怪,可能和风道有关。”

他没多说什么,只是把这句话画了个圈,打算回头再说。

中午十二点,冷却区

第一批样品出炉了。

刘好仃亲自上前检查,拿起一块刚冷却下来的玻璃板,对着光一看,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怎么还有裂纹?”他低声问身旁的技术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