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颓然坐回御榻,一脸问号:“那朕该如何?这钱,岂不是成了烫手山芋?”

“非也!”朱启明眼中精光一闪,“关键在于‘花对地方’和‘掌控节奏’!这笔钱,是救命钱,更是种子钱!要用它来盘活整个大明的死局,而不是将其消耗在无谓的挥霍或者恐慌性的囤积上!”

他站起身,走到御案前,指着那份奏疏,条理清晰地说道:

“第一,结清积欠!军队欠饷、官员欠俸,必须优先、足额、尽快发放!这是稳定军心、官心的根本!"

"但发放要有计划,分批进行,避免短期内过量白银冲击特定市场,比如集中发饷导致驻地粮价飞涨。要让将士和官员们拿到实实在在的钱,感受到朝廷的诚意和改变!这笔钱,不能省!”

崇祯连连点头,这点他完全认同。

“第二,建立‘常平银仓’!从你这笔钱里,划拨至少一千万两,作为绝对不可轻动的战略储备金!"

"这笔钱,存入特设的内库,非亡国灭种、天崩地裂之绝境,绝不动用!它的存在本身,就是稳定朝野信心的定海神针!"

"是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大危机的最后保障!记住,这是救命钱,不是零花钱!”

“常平银仓……不动用?”崇祯有些迟疑,“那放着……”

“放着,就是最大的作用!”

朱启明斩钉截铁,

“这笔钱不动,市面上就不会知道有这笔巨款存在,就不会引发恐慌性通胀预期!它就像水库最深处的蓄水,平时不见,但关键时刻能救命!"

"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稳住局面,不是把钱花光!”

崇祯若有所思,艰难地接受了这个“有钱要藏着”的理念。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朱启明加重了语气。

“基础建设?”崇祯对这个词感到陌生。

“对!就是夯实国家根基、惠及长远、能吸纳大量人力、创造财富和改善民生的工程!”朱启明解释道,

"比如:修水利!

疏通南北漕运大动脉,修缮黄河、运河堤坝,兴修地方灌溉沟渠。这能极大提升粮食产量和运输效率,稳定粮价,吸纳流民做工,一举多得!"

"筑道路!整修官道驿站,尤其是九边通往京畿、江南通往北方的要道。道路畅通,则商旅繁盛,物资流通加快,朝廷调兵遣将、传递政令也更加迅捷!这比把钱堆在仓库里强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