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品位,名词,一种烦恼的别称。
当你没有品位时,你自己不会觉察。
品位用于表征身份,划分人群。
品位用于同类相互认同,寻找彼此。
尽管大家嘴上都不说,品位其实关乎于物质占有和金钱多寡,审美是它的表象,财富才是它的密码。
品位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和一个人浪费金钱和浪费时间的能力相关。
品位随着时间会发生变化,人始终是一种易变的物种。
卧轮禅师有一个偈语:“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六祖慧能听到之后,说这样不好,这就把禅参死了,于是他也念了一个偈语:“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程颐被贬到涪州的途中,也在长江上遇到了同样的险情,舟中人号哭不止,却见程颐正襟危坐,神态如常。脱险上岸之后,同舟的一位老者问程颐道:“刚刚在危急关头,您却毫无惧色,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程颐的回答很简洁:“我只是心存诚敬罢了。”
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高潮还在下文。老者掉了一句机锋:“心存诚敬当然是好的,却不如无心。”程颐还想拉住老者仔细聊聊,老者却自顾自地离开了。(《伊川学案·下》)
卢梭在《忏悔录》里回忆说,在他很窘迫的时候收到过一封信,信里很可能附有他急需的一笔钱,他是怀着何等迫切的心情想要立即拆开信封啊。但是,为了磨炼性情,他决定把这封信留到第二天再拆,于是度过了人生中最漫长、最煎熬的一个夜晚。
【概念】
马斯洛的理论说,人的需求像个金字塔,是有不同层次的。底层是生理和安全,往上是爱、尊重和自我实现。满足了底层的,就会有高层的需求
陌生的环境总会拉开人和生活间的审美距离。
工具化一定意味着零距离,零距离一定会让美感消失。
从美学角度定义俗气,就是人和现实生活拉不开距离,一切所想所做都是工具化的。
《简明经济学百科全书》(Th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的“工会”条目开宗明义地写道:
尽管工会在民歌和小说中被广泛传颂,被当作了受压迫工人的大无畏的支持者,但经济学家们并不这样认为。研究工会的经济学家,包括其中公开支持工会的那一部分,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组织只不过是一种卡特尔,它们通过限制公司和企业的劳动力供给,来获得高于竞争市场的工资。
该词条进一步指出:
很多工会确实为他们的会员争取到了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工作条件。然而,在实现这一目的过程中,它们所在公司的工作岗位减少了。根据需求定律可以预测另一种影响:如果工会成功地提高了劳动力的价格,那么雇主就倾向于雇用更少的劳动力。因此,在劳动力市场,工会是一股最重要的反竞争的力量。他们的所得完全由消费者、非工会工人、失业者、纳税人和企业主买单。
哈耶克在1960年的《自由宪章》中就已经明确解释了工会工人的局部收入暂时较高的原因:“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工人能把工资抬高到自由市场决定的水平之上,仅仅通过限制供给,即阻碍部分劳动力的进入。”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赢者通吃”现象的根源,在于竞争者们提供的服务是“共用品”。所谓“共用品”,就是可以让许多人共同享受,而不会互相排斥的“物品”(包括服务)。
有些人喜欢冒险,哪怕赢的机会再弱,但只要赢一次,就能欣喜若狂,经济学家把他们称为“风险爱好者”;另一种人厌恶风险,哪怕输的机会再小,但只要输一次,就痛不欲生,他们是“风险厌恶者”;还有一种人对输赢的态度一样,只要两者机会相等,就不再计较,他们被称为“风险漠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