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了避免损失,雇主让雇员在两种合约之间作出选择,一是可以罢工但工资较低的合约,二是放弃罢工但工资较高的合约。后一种契约,俗称“黄犬合同”。

“供求”先决定最终产品的“价格”,而最终产品的“价格”再决定原材料的“成本”

“最低工资法”规定的只是货币工资,而货币工资仅仅是“全部报酬”的一部分,此外还有劳动保障、医疗费、有薪假期、工作环境、职业培训等等,那才是“全部报酬”。

“情绪价值”。描述的就是当下的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除了会看中商品本身的质量以外,还会看中它背后代表的“价值观”。

速读,名词,被视为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但真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大多数速读法的共同理论就一条:阅读的时候不要读出来,最好连大脑也静音,不要一边看,脑子里有个声音一边读

很多人认为利息是货币世界里特有的现象,这也是错的。利息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现象之一。它起源于人的不耐,不依赖于货币的存在。

一项资产的价值,总是它未来收入川流的折现,而过去投入的成本是沉没成本,不论大小都不影响资产的现值。

法律经济学之父迪瑞特(A.Director),其开山之作就是关于捆绑销售的研究。他指出,一个能在市场上靠其产品获利的卖家,不可能通过搭售其他产品,来获取超额利润。

“优质”的第一层经济学含义,是指“匀质”。换言之,不是说厂商能把产品的品质做到“多好”,而是他们能把同类产品之间的“差异控制到多小”,就会被认为其品质有“多高”。

“优质”的第二层经济学含义,是指这么一种状态,即厂商改善产品品质所需投入的“边际成本”,恰好等于它带来的“边际收益”。

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这么一种情景:卖方可以控制产品的质量,要么提供高质产品以求高价,要么提供低质产品以求低价;买方无法确知卖方究竟提交哪种产品,所以只愿出一个中间价;卖方见只能赚取中间价,便拒绝提交高质产品,而只提交低质产品;买方于是进一步将出价压低……买卖双方经过多次博弈,以无法成交、双输离场告终。

不工作是旷工,集体不工作是集体旷工,生病不工作是请假,雇主允许不工作是放假,要求加薪是劳资议价,集体要求加薪是集体议价,自己卷铺盖走人是辞工。

只有通过(1)在关键时刻忽然停止工作、使得雇主临时无法找到别人替代,或(2)占着工作岗位不工作,并且设法阻止别人代替自己工作,来要挟雇主增加工资或福利的行为,才叫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