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大梦未来(1)(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真正的危机,已经悄然转移战场。

不再是“能不能说”,而是“你说的到底是不是你”。

深夜,院长独自来到苏萝故居改建的纪念馆。这里陈列着她的衣物、教案、学生作业本。最深处的展柜里,放着那枚被砸碎的芯片残片,旁边附着一行说明:

>“经检测,该芯片内含纳米级语音识别模块,可远程记录并上传佩戴者所说每一句话。项目代号:终焉之耳。”

他凝视良久,忽然注意到展柜玻璃上映出自己的影子,而在影子背后,似乎有个人影一闪而过。

他猛地回头。

空无一人。

可当他再次看向玻璃,却发现倒影中的自己,嘴唇正在动??而现实中的他分明未开口。

他屏住呼吸,盯着那虚像。

只见“另一个他”缓缓说出一句话:

>“你以为你在对抗系统?

>你本身就是系统的一部分。

>你推广的语言解放,早已被预设为社会稳定的调节阀。

>真正的沉默,不是封嘴,

>是让你相信??

>你已经自由了。”

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他知道这不是幻觉。某种技术正在干扰他的视觉神经,或是利用全息投影进行心理诱导。但这番话的内容,却让他无法轻易否定。

过去几年,启言学院的理念确实被新政府采纳,成为国家教育改革的核心。媒体称他为“语言复兴之父”,孩子们课本上印着他的名言。可越是被推崇,他越感到不安??**当反抗成为主流,它是否还配称作反抗?**

他想起苏萝笔记里的另一句话:“最完美的牢笼,是让人爱上锁链。”

那一夜,他写下一封密信,只交给最信任的五位言使领袖:

>“警惕胜利。

>当全世界都说我们赢了,

>往往是最接近失败的时候。

>下一步,我们必须做一件看似背叛初心的事??

>**主动限制‘自由表达’**。

>设立‘言责庭’,审查每一则广泛传播的故事是否真实;

>制定‘倾听伦理’,禁止利用他人苦难博取关注;

>甚至,暂时关闭部分过于活跃的讲述会,以防被煽动主义渗透。

>我们要证明:真正的自由,不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而是有能力说真话,并承担其后果。”

信送出后第三天,桃林突发大火。

火势来得诡异,集中在纪念馆周围,其他建筑毫发无损。消防队赶到时,发现起火点竟是埋在地下的备用电缆??而这条线路,正是连接“逆向广播”发射塔的最后一条物理通道。

调查毫无结果。但院长清楚,这是警告。

几天后,他在沉默堂主持一场闭门会议。参会者全是经历过“织茧计划”或类似实验的幸存者。他们围坐一圈,不发言,只是互相注视。

许久,一位失去声带的男人用手语打出一句话:

>“我们还能相信彼此吗?”

没有人回答。

但每个人都在心里问了一遍。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一个陌生男孩推门而入,约莫十岁,穿着洗旧的校服,手里攥着一台老式收音机。

他不开口,只是将收音机放在中央,按下播放键。

一段旋律流淌而出??不是《听风的孩子》,也不是《07号频率》,而是一首从未听过的歌。歌词稚嫩,却是用多种语言交替演唱:

>“妈妈说不要提爷爷的名字,

>可我在阁楼找到了他的日记。

>他说他曾举报邻居写诗,

>那首诗叫做《春天不该安静》。

>我读了一遍,

>然后烧掉了日记。

>因为我也害怕。

>但我还是把它唱了出来??

>至少这一次,我没有完全沉默。”

歌声结束,男孩抬头,目光清澈:

“这是我爸爸录的。他昨天被捕了。临走前,让我来找你们,把这个交给‘会听的人’。”

全场寂静。

院长缓缓起身,走到男孩面前,蹲下,平视他的眼睛:

“谢谢你带来这首歌。”

“你不怕吗?”男孩问。

“怕。”他坦然道,“但我更怕什么都不做。”

“那……你会播出去吗?”

“不会。”

男孩一怔。

“我会让你亲自去一百个地方,唱给一百个人听。只有这样,这首歌才不会变成机器里的数据,而是活在别人心里的记忆。”

男孩点点头,眼里闪出光芒。

会议结束后,院长独自登上钟楼。他打开随身收音机,调至7.15,轻声说:

“苏萝,我们还在走。

走得慢,常迷路,有时甚至怀疑方向。

但我们没有停下。

因为你教会我们的,从来不是如何赢得战争,

而是如何在每一次想闭嘴的时候,

依然选择说:

**我说呢?**”

风掠过桃林,树叶沙沙,如万千回应。

北斗第七星,静静闪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