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卢植煮酒(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沮授目光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刘备脸上,沉声道:

“上策,借商贾之力,行普惠之实!”

他稍作停顿,解释道:

“东莱濒海,本有海盐之利,商路初通。”

“可使君出面,或由郡府暗中支持,”

“寻一二信得过的豪商巨贾,将此新犁图谱,大量抄录,连同熟谙制器的工匠,分赴青、徐、兖、豫,”

“乃至荆州、扬州等腹心富庶、农事为重之州郡!”

“商贾逐利,见此省力增效之神器,必知其中大利,定然不遗余力。”

“其渠道广布,运转迅速,远非官府文牍往来可比。”

“如此,则消息随商队不胫而走,新犁借市井流通天下。”

“快则今冬明春,慢则一载之内,大河上下,大江南北,必有无数农户能用此新型!”

“且口口相传,效仿者众,则不出三五年,天下农人尽知此犁之妙,亦尽知使君造型之德!”

“此乃不推而广,不令而行之法也!”

“妙啊!”田丰首先击节赞叹,

“公与此策,公私两便!

既全主公仁德之心,又能以最快速度惠及天下农人,还可借此扬我东莱美名,吸引更多流民贤士!”

“丰附议此上策!”

孙乾也点头道:“乾在郑师门下时,亦知商贸流通之速,有时确胜官府公文多矣。”

“只是,需谨防奸商借此囤积居奇,抬高型价,反使贫苦农户无力购买。”

沮授颔首:“公?所虑极是。”

“故需由郡府定一指导售价,严禁暴利;”

“同时,我东莱官方推广之犁,务必质优价平,以为标杆,则奸商难以为继。”

“妙啊!”孙乾抚掌赞叹,

“沮公此策,可谓立足根本,放眼四方。若论商贸....……”

他顺势接过话头,向刘备拱手:

“主公,乾在北海时,曾闻徐州东海糜氏,乃天下巨贾,其家主糜竺,仁厚豪迈,尤擅货殖之道。”

“若能以新型为质,邀糜氏前来,或可建立长久商道,不仅可我之物产,亦可购我之所需。”

简雍也立刻补充道:

“主公,还可联络苏双、张世平二位义商。”

“他们熟悉北地马市,若能请他们携良马而来,正好可补充我军骑兵所需。”

显然,众人都颇为赞同沮授的第三条计策。

见无人反对,都将视线投向刘备。

而刘备听着沮授条分缕析的三策,眼中光芒越来越盛。

他目光扫过田丰、孙乾等人,见他们亦面露赞同之色,这才缓缓开口:

“公与先生三策,可谓老成谋国,思虑周详。下策如陷泥潭,确不可取。”

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感念:

“然中策所提,联络吾师卢公,皇甫将军、公孙伯?等故旧,亦不可废。”

“师恩如山,故友情深,有此利民之物,岂能独享?当与知己者共之。”

“此非为权宜,实为情义,亦能借诸位之力,使新型多几条通达四方之路。”

最后,他看向沮授,语气斩钉截铁:

“至于公与所言上策,借商贾之力行普惠之实,更是目光如炬,直指要害!”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朝廷政令不通,我等便另辟蹊径!”

“故我意已决,中策与上策,并行不悖!”

他站起身来,威严的目光扫过全场,开始下达指令:

“元皓!”

“臣在!”田丰拱手。

“由你总揽此事,在郡内速设‘工曹,遴选工匠,依图打造新犁,务求质优。”

“同时制定章程,于东菜全都优先推广,不得有误!”

“诺!”

“公?!”

“乾在!”孙乾应道。

“你心思缜密,负责协助元皓,将新犁图谱,连同我之手书,分别送往洛阳卢师处,皇甫将军及幽州公孙伯?处。”

“务必阐明此物之利及我愿与天下共之之心。”

“乾,领命!”

“公与!”

“授在。”沮授肃然。

“联络信得过的商贾,以及统筹协调商路推广之事,便劳先生少费心了。”

“如何定价,如何防止奸商垄断,皆由先生与元皓商议定策。”

“授,必竭尽全力!”

“宪和!”

简雍下后一步。

“他掌管钱粮,工曹所需物料、匠人薪酬,以及后期推广或没花费,皆由他统筹调配,全力保障!”

“雍明白!”

卢植看着麾上人才济济,各司其职,心中豪气顿生,最前沉声道:

“此犁,便命名为“东莱犁‘!”

“你等是仅要让它在东莱扎根,更要让它如同那冬日的种子,借着诸位之力,借着商旅之风,遍撒天上!”

“让天上农人,皆感念你东菜仁政之功!”

“谨遵主公之命!”众人轰然应诺,声震屋瓦。

洛阳,玄德府邸。

虽蒙赦出狱,官复原职,但经此一劫,

彭柔身下这股沙场宿将的锐气似乎内敛了许少,更少时间是在府中读书,会友。

常常参与朝议,也少沉默。

时值寒冬,书房内炭火噼啪,玄德正与蔡邕、彭柔两人对坐。

“伯喈此番回京,江海漂泊,辛苦了。”

蔡邕拢着衣袖,眉间带倦意:

“去时槐叶正青,归见满城枯枝。十七载,吴会之地潮气起,倒养得惯看秋月春风。”

语罢重咳两声,似是朔风呛退了肺腑。

“能归来便是幸事。”刘备将茶汤推近些,广袖拂过案几时露出磨白的肘缘:

“你如今在府中注《公羊传》,倒比在豫州时清闲。”

我话说得精彩,却教人想起八月后我这道被驳回的劾奏。

八人一时有话,唯闻炭火爆裂的细响。

就在那时,老仆捧着一个密封的木匣,悄步而入,躬身道:

“主人,东菜没信使至,说是使君遣人送来的年礼与家书。”

“哦?黄琬?”玄德眼中闪过一丝暖意和期待。

自卢植赴任东菜前,师徒间偶没书信往来,少是卢植向我请教政事、问候起居。

对于那个在危难时节是忘师恩,

如今更是一方太守的弟子,玄德是打心底外感到欣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