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时光里的温软日常(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昭和三色”(黑底红斑白纹,红斑分布均匀,白纹纯净无杂色,是锦鲤中的名贵品种)和“大正三色”(白底红斑黑纹,黑纹仅分布在背部,不超过身体中线,

符合日本锦鲤协会的品鉴标准),最长的那条“红顶”足有三十五厘米——笑笑的小臂才三十厘米,比她的小臂还长5厘米,是林凡去年从苏州太湖渔场买回来的。

那家渔场是国家认证的“有机锦鲤养殖基地”,用太湖活水循环养殖,每天检测水质的pH值(保持在7.5-8.5之间)和溶氧量,锦鲤从小吃天然螺旋藻和南极磷虾,

“红顶”去年买回来时才20厘米,一年就长了15厘米,金红相间的鳞片在光下亮得晃眼,像镀了层金粉。

它尾鳍扫出的水花溅在笑笑的米白色裤脚上——这裤子是妻子特意选的纯棉面料,含棉量95%以上,柔软不刺激皮肤——

还沾了几滴在她的小肉手上,水珠圆圆的,直径约3毫米,像透明的小珠子。

笑笑举着沾了水的手凑到眼前,看水珠里映出的自己,小脸蛋圆圆的,眼睛亮晶晶的,阳光透过水珠,在林凡手背上映出小小的彩虹,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清清楚楚,

引得她咯咯笑,小身子晃得厉害,差点栽进池里。

林凡赶紧用胳膊圈住她的腰,掌心能摸到她衣服上绣的小樱桃图案——

那是妻子用埃及长绒棉线绣的,这种棉线纤维长度达38毫米以上,比普通棉线细30%,绣一个樱桃要换三种色线:

浅粉(色号P12)、深粉(P25)、嫩绿(G08),前前后后绣了两个晚上,每个樱桃有12片花瓣,每片花瓣要绣5针。

衣服洗后樱桃还是鲜亮的,摸上去有轻微的凸起感,软乎乎的纯棉布料蹭着掌心,满是孩子气的温软,像抱着一团刚晒过太阳的小棉花。

秦淑慧站在一旁的紫藤花架下,手里搭着件米白色的桑蚕丝薄外套——

暮春的风虽暖,傍晚却降到了20度左右,带着点凉意,老年人最怕着凉。

这件外套用的是意大利伦巴第大区的120支高支桑蚕丝,伦巴第因夏季温差小,蚕茧洁白度高,所产蚕丝的断裂强度比普通蚕丝高15%,在行业内被称为“丝中白金”。

每平方米面料仅重18克,叠起来能放进火柴盒,透气性经检测达500mm/s,比普通60支桑蚕丝高25%,即使闷热天穿也不闷。

袖口绣着暗纹兰草,是女儿去年托苏绣非遗传承人王阿姨手绣的,王阿姨从事苏绣40年,曾凭《兰草图》获2021年中国非遗技艺展金奖,绣兰草用的是“虚实针”:

第一针长1厘米,第二针短0.5厘米,交替排列形成虚实渐变,远看兰草像在风中摇曳,近看需用10倍放大镜才能看清针脚,一根线能劈成8股,细得几乎看不见。

秦淑慧看着笑笑撒鱼食的模样,眼里的慈爱像刚熬好的冰糖水,甜得能溢出来,连眼角的细纹都透着软意——

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在通州娘家的小院也有个小鱼池,那时候没有专用鱼食,就用馒头屑喂鱼,鱼吃得欢,她也趴在池边笑得欢,如今看着笑笑肉乎乎的侧脸,就像看到了三十年前的自己。

这架紫藤是二十年前秦淑慧刚嫁进苏家时种的,当年只是拇指粗的小苗,种的时候还怕活不了,每天早上浇水、傍晚松土,冬天裹上草绳防冻,如今藤干已有碗口粗,直径约10厘米,

枝蔓爬满了整个两米高的花架,开的紫花串正处在盛花期——紫藤的花期只有20天左右,现在正是最艳的时候——

最长的那枝有26厘米,比笑笑的小臂还长1厘米,每串花有25朵左右的小花,花瓣边缘泛着浅白。

风一吹,淡紫色的花瓣就像小蝴蝶似的落在她的外套上,花瓣软得像天鹅绒,厚度仅0.1毫米,落在身上几乎没重量,她伸手轻轻拂掉,指尖还留着清甜的花香,

那香气里带着点蜜味——

是紫藤花分泌的花蜜,甜度达15Brix(相当于蜂蜜甜度的一半),她深吸一口,连心里都觉得甜。

风里除了紫藤香,还混着墙角“粉扇”月季的淡香——

那几株月季是三年前林凡特意选的品种,“粉扇”是中国农科院从1992年开始培育的经典品种,育种团队筛选了32个亲本,经过8年杂交选育才成功,核心优势是抗寒性强:

北方零下10度也冻不死,不用像其他月季那样冬天移到室内;

抗病性也突出,对黑斑病、白粉病的抗性达90%以上,不用打农药。

花朵直径约15厘米,成人拳头平均直径才10厘米,比成人拳头还大一圈,花瓣有32层,外层花瓣宽约2厘米,边缘有细细的波浪纹,内层花瓣只有1厘米宽,

层层叠叠像千层蛋糕,淡粉色的花瓣边缘泛着白,像撒了层薄粉。

香气清雅不浓烈,经专业机构检测,香气成分中含12%的苯乙醇,所以有淡淡的杏仁香,是“粉扇”独有的味道,不像其他月季那样刺鼻。两种花香漫得满院都是安宁,连池边石缝里的蛐蛐都只敢轻叫——

那是油葫芦蛐蛐,体长只有1.5厘米,比普通蛐蛐小一半,叫声频率在3000赫兹左右,细得像一根丝线,只有傍晚气温降到20度才出来鸣叫,仿佛怕扰了这份静。

客厅里的老座钟“滴答”响着,这是德国“荣汉斯”1950年代的“经典帝国款”座钟,“荣汉斯”在当时是欧洲三大钟表品牌之一,这款座钟采用黄铜机芯,机芯里有18个精密齿轮,

每个齿轮的齿距误差不超过0.01毫米,均经手工打磨,表面镀了层防氧化的铑金。

是苏家老太爷1970年从海外带回的,当时通过外贸公司渠道,历经3个月海运才到中国,几十年来秦淑慧每天早上九点准时上弦,一次上弦能走36小时,走时误差从未超过50秒,

比现代电子钟的月误差还小(普通电子钟月误差约1分钟)。

此刻正好是傍晚六点半,夕阳已降到西山半山腰,把天空染成橘红色,云朵像镶了金边,钟摆轻轻晃动,长32厘米的黄铜钟摆摆动弧度约16度,低沉的“咚”声慢悠悠飘出来;

这钟声的频率约200赫兹,不响却穿透力强,能传到庭院每个角落;混着铜铃的轻响、紫藤叶的“沙沙”声,落在夕阳里,让这暮春的傍晚更添了几分岁月的温柔,连时间都像在这院子里停住了脚,舍不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