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教授也露出了笑容,他抚摸着自己的胡须,连连点头:“妙啊!这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郑组长,你把‘模块化’的思想,从系统层面,深入到了芯片层面!”
“这大大降低了单个模块的实现难度,也降低了我们对元器件性能的严苛要求。”孙宇也激动地说道,“而且,如果某个模块出现故障,我们也可以像换灯泡一样,直接更换故障模块,大大提高了可维护性!”
“这简直是‘搭积木’造CPU!”小张和小李兴奋得脸都红了。
郑昊看着大家重新燃起的希望,心里也松了口气。这个方案,其实就是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思想的雏形,只不过在硬件实现上,他们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用分立元件去搭建一个个功能块。
“当然,这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郑昊提醒大家,“我们需要设计出最精简的指令集,让这些模块能协同工作。我们需要精确地计算每一个模块的延迟,确保整个‘微程序控制器’的时序同步。这需要我们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极致的精细和严谨。”
“但是,这条路,我们能走通!”郑昊的声音里充满了力量。
所有人都被他感染了,眼神里充满了斗志。
“干!”周煜用力地握紧拳头。
“干xxx!”刘天柱也忍不住爆了粗口,他的脸上洋溢着兴奋。
接下来的日子,实验室里的气氛再次变得紧张而高效。
周煜的团队开始重新设计指令集,他们将复杂的指令分解成更小的“微指令”,每一条微指令都只控制一个或几个功能模块的简单操作。
孙宇和钱浩则带领着618项目的工程师们,开始设计和搭建各种“功能模块”。他们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双面印刷电路板技术,将密密麻麻的晶体管和电阻,以最紧凑的方式焊接在上面。每一个模块都做得像一件艺术品,布局规整,焊点饱满。
小张和小李则根据新的微指令集,开始编写“微程序”。他们的任务,就是将数控系统的各种功能,用这些最基本的微指令,一步一步地“翻译”出来。这需要他们对机器语言和逻辑控制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
郑昊则像一个精密的指挥家,在各个小组之间来回穿梭。他时而帮助周煜优化微指令的执行效率,时而又和孙宇他们一起,讨论某个模块的散热问题,时而又和小张他们一起,调试一段微程序的逻辑。
他知道,他们现在做的,虽然在后世看来是如此的“落后”,但却是中国在微电子和数控领域,从零开始,迈出的最坚实一步。
这不仅仅是技术的攻关,更是一种信念的铸造。
在一次午餐时,赵乾部长又送来了热腾腾的包子和稀饭。他看着实验室里忙碌的身影,感慨地对林教授说:“林教授,这些年轻人,真是好样的。我看着他们,就觉得我们国家有希望!”
林教授笑着点点头:“是啊,老赵。他们不仅在攻克技术难关,更是在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为我们国家,铺设一条通往未来的路。”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窗台。实验室里,焊锡的青烟袅袅升起,伴随着激烈的讨论声和烙铁“滋滋”的声响,奏响着一曲不屈不挠的科研赞歌。
他们知道,前方的路依然漫长而充满荆棘,但他们也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在建造一台机器,更是在建造一个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