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曙光(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晚上,郑昊一个人坐在油灯下,拿着笔在纸上写着。

“西尧重工发展规划...“他在标题上停顿了很久。

这不仅仅是一份汇报材料,更是对未来的一个承诺。西尧重工要走向何方?如何实现从小作坊到现代企业的转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

郑昊结合前世的经验和当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个三年规划:

第一年:完善拖拉机产品,实现小批量生产,产量达到500台;

第二年: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型号产品,产量达到2000台;

第三年: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0万元。

写到这里,郑昊停下了笔。500万元的年产值,在1978年是个什么概念?这个目标会不会太激进了?

但想到陈建华说过的话:“做技术就要有远大目标,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

郑昊重新拿起笔,继续写下去。

第二天上午,省考察团如期到达。王副局长是个50多岁的干部,看起来很干练。随行的还有两个技术专家和一个秘书。

“郑同志,久仰大名!“王副局长主动和郑昊握手,“听说你们拒绝了日本人的合作,坚持自主研发,很有骨气!“

“王副局长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应该做的事往往是最难做的事。“王副局长意味深长地说道。

参观从技术展示开始。王家祥详细介绍了拖拉机的技术方案和创新点。

“传动系统采用了缓冲设计,有效防止冲击载荷...“

“液压系统增加了溢流保护,提高了可靠性...“

“整机重量比同类产品轻8%,但强度提高了15%...“

技术专家们频频点头,不时提出一些专业问题,王家祥都能准确回答。

接下来是现场演示。王师傅驾驶拖拉机进行了各种作业演示,包括犁地、耙地、播种等。

“声音很平稳,震动很小。“一个专家评价道。

“液压操作很灵活,响应速度快。“另一个专家也表示认可。

最后是发展规划汇报。郑昊把昨天晚上准备的材料向王副局长做了详细汇报。

“三年内进入汽车制造?“王副局长有些意外,“步子是不是太大了?“

“王副局长,我们的想法是这样的,“郑昊解释道,“农机和汽车在技术上有很多共同点,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积累,向汽车领域延伸。而且汽车市场的前景更广阔。“

“但是汽车制造的技术要求更高,投资也更大。“技术专家提醒道。

“我们会循序渐进,先从农用车开始,再逐步发展载货车。“郑昊的思路很清晰。

王副局长听完后,和其他人讨论了几分钟。

“郑同志,你们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思路都让我印象深刻。“王副局长最后说道,“省里会考虑对你们的项目给予支持。“

“什么样的支持?“郑昊问道。

“资金支持、技术支持、政策支持,都会考虑。“王副局长没有具体说明,但态度很明确。

送走考察团后,大家都很兴奋。

“看王副局长的意思,省里的支持应该不成问题。“张国强分析道。

“关键是我们自己要争气。“陈建华提醒道,“有了支持,更要把事情做好。“

傍晚时分,村里又来了一个意外的客人。是县农机公司的张经理,但这次他带来的不是考察团,而是一份合同。

“小郑,有个好消息!“张经理掩饰不住兴奋,“刚才接到通知,省里决定从你们这里采购100台拖拉机,作为农机推广试点项目!“

“100台?“所有人都惊呆了。

“对,100台!而且是现款现货,总金额60万元!“

60万元!这对刚刚起步的西尧重工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什么时候交货?“郑昊问道。

“六个月内,分两批交付。第一批50台,三个月内交付;第二批50台,再三个月内交付。“

郑昊快速计算着。以目前的生产能力,三个月生产50台确实很紧张,但不是不可能。

“我们接了!“郑昊毫不犹豫地决定。

夜幕降临时,西尧村灯火通明。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希望。

样机成功了,订单来了,省里支持了。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郑昊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如何实现批量生产?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如何建立销售网络?

不过,至少现在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曙光已经出现,黎明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