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铁流南指(上)(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150章铁流南指(上)(第1/2页)
民国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晨光熹微。
山海关城楼下的钢铁洪流仍在滚滚南下,履带铿锵,引擎轰鸣,仿佛永无止境。
先头部队的坦克和卡车纵队已消失在南方地平线的尘烟中,但后续部队依旧如长龙般蜿蜒不绝。
上午十一时整,一支由二十辆雷诺FT-17坦克和一百辆“奉天造”军用卡车组成的机械化先遣支队,准时抵达唐山城外。
坦克履带上沾满沿途的泥土,炮塔上猎猎飘扬的旗帜却一尘不染。
卡车篷布下,全副武装的东北军士兵目光炯炯,警惕却不失从容地扫视着这座即将接管的城市。
唐山城东门外,原驻防的晋绥军一个团已列队等候。
士兵们穿着灰布军装,绑腿打得整齐,但脸上多少带着些忐忑与好奇。
团长是个中年汉子,面庞黝黑,见到东北军的机械化集群驶近,快步上前。
“晋绥军独立第三旅二团团长赵德柱,奉命向贵部移交防务!”
从领头卡车跳下来的东北军年轻少校利落地还礼,声音清朗:
“东北边防军整编第一集团军先遣支队队长,少校李振华!奉命接管唐山城防,请配合交接!”
没有多余的寒暄,双方军官迅速核对文书,签署交接文件。
晋绥军士兵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开拔前往指定集结地。
东北军士兵则迅速接管城门岗哨、检查站和制高点,动作麻利,秩序井然。
城门内外,渐渐聚拢起一些唐山市民。
起初只是远远观望,见东北军纪律严明,并无扰民之举,便渐渐围拢过来。
黄包车夫老赵拉了半天车,正靠在墙根歇脚,眯着眼打量这支新来的军队:
“啧啧,这装备,这精气神!跟以往见过的大头兵真不一样嘿!”
旁边卖烤红薯的王大妈挎着篮子,小声附和:
“是哩是哩,你看他们帮那个老太太提包袱呢……当兵的还这么客气?”
她话音未落,就见一个年轻东北军士兵正搀着个裹小脚的老太太慢慢走过坑洼的路面,嘴里还说着生硬的北方话:
“大娘,您慢点儿,俺扶您过去。”
老太太笑得满脸褶子都舒展开:
“哎呦,谢谢总爷,谢谢总爷……”
李振华少校恰好巡视至此,对王大妈和蔼地点点头:
“大娘,我们是救国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不叫‘总爷’,叫同志就行。”
王大妈愣了下,随即眉开眼笑:
“同……同志?这称呼新鲜!”
她忙从篮子里掏出几个热乎的烤红薯就往士兵手里塞,
“同志,尝尝,刚烤的!”
士兵连忙推辞,李振华笑道:
“大娘,我们有纪律,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您留着卖钱。”
看着士兵真诚而坚定的眼神,王大妈和老赵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几分惊讶和欣慰。
——————
同日,午后三时。北平前门火车站。
这里已是人的海洋。
月台上,以北洋元老、前国务总理颜骏人为首,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何克之,清大学、北大学、师范大学等校校长及教授代表,北平商会会长,各界联合会领袖等数百名北平头面人物肃立等候。
男士们多是长衫马褂或西装革履,女士们则穿着素雅的旗袍,人人面色肃穆,目光中却难掩期待与审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50章铁流南指(上)(第2/2页)
更外围,北平警备司令部的警察们手拉手组成人墙,勉强维持着秩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