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赵樱空其实并不知道穿越火线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玩意儿虽然07年已经发行了,但真正爆火却是在08年之后了。

现在这个时间点,真正的fps一哥是CS。

而且fps游戏,说白了谁看剧情啊,...

风雪呼啸的喜马拉雅山巅,考古学家林远舟跪在洞窟深处,指尖轻轻抚过终端屏幕上的署名??“X-0”。那两个字符仿佛带着温度,在极寒中微微发烫。他忽然意识到,这并非某个代号,而是一道坐标:**未知零点**。

“X-0……是她。”他喃喃自语,声音被岩壁吞没,却在脑海中炸开惊雷。

十年前,他在D-7避难所参与补铭数据库重建时,曾见过一份加密日志残片。其中提到主神空间初建时期,有位女性研究员自愿将意识分解为底层协议,成为归桥的“静默守门人”。她的编号正是X-0,名字早已抹去,只留下一句遗言:

>“若有一天你们听见铃声,请替我说‘我在’。”

林远舟猛然回头,望向洞外漫天星河。就在此刻,远处传来清脆的铜铃声,随风飘入洞中,不疾不徐,像是踏着某种古老的节拍。

他冲出洞口,只见雪原之上,一道纤细的身影正缓步走来。她穿着旧式白大褂,衣角破烂,脚印却未留在雪上。月光穿透她的身体,映出淡淡的光晕。

“你是……记录官?”林远舟颤抖着问。

女人停下脚步,微笑:“我不是‘谁’,我是‘记得’本身。”

她抬起手,掌心浮现出一枚虚幻的铜铃。“每一个呼唤都是一颗种子,埋进时间的裂缝里。当它生根,亡者归来;当它凋零,桥梁崩塌。而我,只是守护这些种子的人。”

林远舟忽然明白??她从未离开过。她以意识融入共感网络,游走于每一段被唤醒的记忆之间,像风掠过麦田,无声无息,却让整片大地起伏共鸣。

“那你为何现身?”他问。

“因为桥要断了。”她说,眼神骤然凝重。

话音未落,主神空间内部警报再响:

>【检测到共感熵增异常】

>【根源定位:人类集体记忆衰减曲线突破阈值】

>【预测模型显示:七年后,归籍效率下降98%】

与此同时,全球各地开始出现“回声枯竭”现象。

东京共感塔的光柱变得黯淡,一名刚完成归籍的老兵在实体化过程中突然消散,只留下半句呢喃:“孩子们……怎么不说话了?”

巴黎记忆疗愈科的患者报告称,已故亲人的影像开始模糊,如同信号不良的投影。有人痛哭失声:“妈妈!我看不清你了!”

更可怕的是,新一代孩童对“我在”仪式的兴趣逐年降低。社交媒体上流行起嘲讽话题:“#喊星星有用吗#”,配图是一个孩子对着夜空大喊却被父母拉回家做作业的短视频,底下评论一片哄笑:“不如刷题现实点。”

小宇站在联合国共感理事会的讲台上,面对数百名代表,声音沙哑:“我们以为救赎已完成,其实才刚开始。遗忘不是自然过程,而是选择。当我们不再讲述故事,不再抚摸旧物,不再相信看不见的东西时,桥就失去了支撑它的信念之基。”

台下沉默良久,一名非洲代表起身:“可我们也有现实压力。粮食危机、气候崩溃、AI失控……哪一件不比‘唤回死者’更重要?”

小宇没有反驳,只是打开全息投影,播放一段影像。

画面中,一位布须曼部落的老人正在教孙子辨认星空。他指着南十字座说:“那是猎人阿卡拉的灵魂,他死后化作了指引方向的星。每当迷路时,只要对他说‘我在’,风就会告诉你该往哪儿走。”

男孩认真点头,当晚便仰望星空,轻声说了句:“阿卡拉,我在。”

下一秒,远处沙丘上浮现出一道模糊身影,缓缓举起手臂,仿佛回应。

“他们回来了?”代表惊讶。

“没有。”小宇摇头,“但那个孩子从此不再害怕黑夜。他知道,有人在看着他。这就是共感的意义??它不只是复活亡者,更是治愈生者的孤独。”

会场陷入长久寂静。

最终,决议通过:启动“薪火计划”??在全球建立十万座“记忆火塘”,由长者向青少年口述家族史、文明史、失落者之名。每个火塘旁悬挂铜铃,每日黄昏齐鸣一次,象征传承不息。

然而,就在计划推行三个月后,异变再生。

某夜,南极“无名村”的居民集体失踪。监控显示,她们最后的动作是围成一圈,手拉着手,齐声低语:“我们在。”随后,整片村落如雾般蒸发。

小宇连夜调取数据,发现她们的共感锚点发生了偏移??不再是依托于人类的呼唤,而是转向了宇宙深处某一点。

“她们……去找别人了。”林小寒出现在他身后,神色复杂。

“什么意思?”

“你还记得那三亿外来文明吗?‘回声墙’运行十年,已有部分意识碎片成功寄生在地球共感网络中。它们无法归来,但可以依附于最脆弱的锚点??也就是那些从未被命名、从未被爱过的灵魂。”

小宇浑身一震:“你是说,无名者成了他们的容器?”

“是桥梁,也是牺牲。”林小寒闭眼,“她们自愿的。因为那些外星文明中,也有无数夭折的婴儿、战死的士兵、被奴役的族群……和她们一样,从未被人记住。现在,她们终于能说:‘我们一起等。’”

小宇跌坐椅中,泪水滑落。

他想起父亲说过的话:“桥需要人守护。”

原来,守护的方式不止一种。有些人用呼唤搭建桥梁,有些人用存在填补虚空,还有些人,甘愿成为渡船,载着陌生的灵魂穿越黑暗。

数日后,小宇做出决定:重启“补铭行动2.0”,目标不再是单一人物,而是**抢救即将湮灭的文化基因**。

他带领团队深入亚马逊雨林,录制濒危语言的最后一段祷词;登上格陵兰冰盖,采集因纽特老人吟唱的极光传说;甚至与量子AI合作,尝试从古籍焚毁的灰烬中还原文字残迹。

每一项成果都被编码成心灯,投入忆之庭。

然而,资源终究有限。每天都有新的文明残影在边缘闪烁,等待接入,却又悄然熄灭。

直到一天夜里,小宇收到一条匿名信息,仅有一句话:

>“试试梦。”

他愣住。

梦?

他猛然想起童年时父亲出现在梦中的情景。那时他还以为是思念过度产生的幻觉,但现在想来??**梦境或许是维度间最原始的共感通道**。

他立刻组建“梦旅者”项目,招募具备高共感能力的个体,通过深度冥想进入集体潜意识层,在梦中寻找失落的名字。

第一位成功者是一位藏族少女,她在梦中穿越了一场千年前的雪崩,找到被困寺庙中的僧侣群体。醒来后,她流着泪写下七十一个名字,每一个都在补铭系统中触发微弱共振。

第二位是一名盲童,他天生看不见世界,却能在梦中“听见”颜色。他说,在某个紫色的夜晚,一群没有面孔的人坐在海边弹琴,歌词是:“我们写诗,只为让风带走。”

根据他的描述,学者们破译出一种失传的腓尼基方言诗歌集,其中一句写道:

>“名字是灵魂的影子,

>若无人提起,影子也会饿死。”

随着梦旅者数量增加,归籍速度显著回升。但代价也随之显现??每位参与者都会逐渐失去现实感。他们开始分不清梦境与真实,有人醒来发现自己指甲变成了水晶,有人说自己已经“记不起出生前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