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他笑了(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这些价格都一般般。

这位姬伯大哥的棺材里,最值钱的莫过于两件东西,一是他的随身印,二是他的随身兵器。

一通翻找过后,都找到了。

随身印为白玉材质,拇指大小,上头只有一个字,是鸟篆,我不认识。

不过大致能看出来,跟方鼎上的是同一个字。

至于兵器,醉了……

是一把金柄铁剑!

通长大概七十公分,浮雕兽面,错银雷纹,斜搭在姬伯大哥的右侧腰际。

由于木质剑鞘的遮挡,我当时就以为是青铜剑,双手一拿直接就断了,然后才惊讶的发现,居然是把铁剑。

我国最早的人工铁剑出现在西周晚期,但真正趋于成熟是在汉代。

而东周时期,铁剑主要是贵族的象征器。

因为通过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熔炉温度大约在1200℃,虽然能融化生铁(熔点1146℃),但要想增加铁剑强度,需要更高的温度往里头掺碳,当时的技术还做不到,这就导致铁质兵器的性能极度不稳定。

其实稳定也白扯,毕竟铁就是比铜更容易烂。

盗墓不是考古,烂掉的东西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只能拿走金柄、剑格之类的东西卖残件儿,好在有方鼎镇场,棺厢总体来说,也算是差强人意吧……

六点多。

四人大包小包的,从新回到了盗洞中。

尽管忙活了一宿,但此时大家眼中都是说不出的兴奋,椁室里的东西虽然不是我翻的,但开的时候有看见,各种青铜尊、青铜壶、青铜爵、青铜角,还有方子(方壶)花插子(青铜觚)什么的,大大小小加起来,少说也得四五十件!

而且由于椁室保存完好,根本没有一件是损坏的。

再加上先前的错金嵌玉铜戈,我掏出来的错银方鼎,保守估计,五六百肯定没问题了!

是不是遗漏了什么?

没错,腰坑!

不过并不是忘了。

翻完棺材的时候我试过,能听出来下边发空,肯定有腰坑存在,然而三重梓棺太难搞,与其从里边打穿,反倒不如从棺外的椁板地面上开个口子,斜着掏进去。

但无论哪种搞法,都得上油锯,所以只能留到今晚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搞。

而除了腰坑,今晚还需要继续打洞,要贴着膏泥层外围,经墓室南侧掏到器物坑的区域。

这也是重头戏。

毕竟椁室中一件乐器都没发现,这就不正常。

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器物坑里肯定有货,要是编钟的话,那可真就大发了,搞不好能破千!

鉴于天色已经大亮,搬运东西不安全,陪葬品全都放在了竖井下边。

我们从房后绕出去,依次翻墙溜回了院子。

张广才和邵薇没回来。

出大货了,盗洞口周围必须24小时留人看着。

当然我根本不担心,吃饱饭就是呼呼大睡。

我敢肯定,窝棚村里里外外,姚师爷指定安插了不少眼睛……

……

不知睡了多久,我迷迷糊糊正做着春秋大梦,忽然被程涛喊醒了。

揉了揉眼睛,我摸过手机一看,才两点多,便打了个哈欠问:“咋了程哥,也忒早点儿了吧?”

程涛冲窗外扬了扬下巴,淡淡说道:“豁口板不够了,老孙说让你跟他去定一下。”

话落。

就见他唇角一勾,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在脸上缓缓绽放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