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赶集(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8.赶集(第2/2页)

靠山屯离最近的永安镇,有二十多里山路,全是崎岖不平的土道。

徐军背着沉甸甸的背筐,手里拄着一根粗木棍,脚步却异常稳健。

提升的体质,让这点负重对他来说,并不算太吃力。

他没有走屯子里人常走的那条大路,而是选择了一条更近但也更难走的小路。

这是他前世在部队里练就的本事——永远选择最优路线。

将近中午的时候,他终于看到了永安镇的轮廓。

这是一个典型的八十年代北方小镇,低矮的砖瓦房和土坯房混杂在一起,一条尘土飞扬的主街贯穿其中。

街两边,是供销社、粮站、邮电所、还有几家国营的小饭馆和百货商店。

偶尔能看到一两辆“永久”或“凤凰”牌的自行车,“叮铃铃”地响着铃铛过去。

空气里,弥漫着煤烟、尘土和牲口粪便混合的味道。

徐军没有急着去卖肉。

在这个年代,私下买卖肉类,尤其是不明来源的野味,是“投机倒把”,抓住了是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

供销社虽然也收山货,但价格压得极低,而且手续繁琐。

他背着背筐,先是在镇子上不紧不慢地转了一圈,像个普通的乡下人一样东瞅瞅西看看。

实际上,他是在观察,寻找合适的买家。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了镇子南头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

这家饭馆,门脸不大,挂着“老何记”的牌子,门口却停着一辆崭新的“嘉陵”牌摩托车。

这在当时,可是稀罕物,说明这家店要么生意极好,要么就是老板有门路。

而且,徐军注意到,饭馆后门半开着,隐约能看到里面堆着不少新鲜的野菜和山货。

“应该就是这儿了。”

徐军心中有了判断。

他没有走前门,而是绕到了后巷。

他敲了敲后门。

一个系着油腻围裙,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探出头来,警惕地打量着他:“你找谁?”

“老板。”

徐军压低了声音,开门见山,“有刚从山上打下来的新鲜狍子肉,要不?”

那老板一听,眼睛一亮,但还是谨慎地左右看了看,才把徐军让了进去。

后院里,一股浓郁的肉香和油烟味扑面而来。

“货呢?我看看。”

老板搓着手,有些急切。

徐军放下背筐,解开上面的绳子,露出了里面用柞树叶子包着的、还带着血丝的新鲜狍子肉。

“嚯!好家伙!这肉新鲜!”

老板是识货的,一看肉的颜色和弹性,就知道是刚打的,“兄弟,你这肉,打算啥价出?”

徐军来之前,就向李兰香打听过行情。镇上国营肉铺的猪肉,带票还要七毛多一斤,而且肥膘居多。

他这可是纯瘦的野味。

“一块钱一斤,不还价。”

徐军报出了价格。

“一块?!”

老板咂了咂嘴,“兄弟,你这价可不低啊。我这小本生意……”

“老板。”

徐军打断了他,“我这肉,是拿命换来的。这个价,你要就要,不要,我背到别处去问问。”

他一边说着,一边作势就要把肉重新包起来。

那老板一看,急了。

这年头,野味可是稀罕东西,饭店里要是能添上一道“红烧狍子肉”,那可是招揽生意的金字招牌。

“哎哎哎,兄弟,别急啊!”

他连忙拦住徐军,“一块就一块!不过,你这肉,来路……干净吧?”他压低了声音问。

“放心,”徐军淡淡道,“山里打的,没麻烦。”

“成!”老板一咬牙,“四十斤,我全要了!”

四十块钱!

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

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工资!

老板爽快地付了钱,一张张崭新的“大团结”(十元人民币)看得徐军都有些眼热。

交易完成,老板又叫住徐军:“兄弟,往后要再有这好东西,还往我这送。价钱好说!”

“看情况吧。”

徐军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句,背起空了的背筐,转身离开了。

怀揣着四十块“巨款”,徐军的心情无比舒畅。

他没有立刻回家,而是先去了供销社。

他买了十斤苞米面,五斤高粱米——这是硬通货,得用粮票。

又咬了咬牙,买了二斤白面,准备回去给李兰香烙饼吃。

然后,他买了满满一大包盐巴,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却是过日子的根本。

又打了几斤豆油,称了半斤白糖,买了一捆火柴。

最后,他走到卖布的柜台前,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布料,犹豫了一下,还是扯了二尺鲜亮的红的确良布——他记得,李兰香那件打了补丁的红褂子,就是这个颜色。

这点钱,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个女人来说,或许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把所有东西都装进背筐里,几乎又装满了。

徐军背着沉甸甸的希望,踏上了回家的路。

只是,在他走出镇子的时候,眼角的余光,似乎瞥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赵大壮那两个跟班之一,正躲在墙角,鬼鬼祟祟地看着他。

徐军心中一凛,脚步却没有丝毫停顿。

该来的,总会来的。

但他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任人欺凌的傻子了。

谁敢再伸爪子,他就敢把它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