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标尺(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秋意渐深,天空时常呈现一种灰蒙蒙的铅色,阳光变得吝啬而稀薄。万象城老街在日渐凛冽的空气中,似乎也放缓了呼吸的节奏,透出一种山雨欲来前的短暂宁静。
沈照野对于环境的变化,有一种近乎本能的敏锐。这种敏锐,在阿满回归后,似乎变得更加清晰。他并非刻意探寻,但一些不协调的“信号”,会自然而然地闯入他日益敏锐的感知范围。
最初是某种视线的重量。
有时,当他在柜台后低头修复物件,或在书咖时段帮忙递送饮品时,会隐约感到一道并非来自熟客的、带着审视与计量意味的目光,落在小铺的门面、橱窗、乃至进出的人流上。那目光不带有情感,更像是在扫描和评估一件物品。每当他若有所觉地抬头望去,那道视线又会迅速消失在人流或街角,只留下一种微妙的、如芒在背的不适感。
阿满的反应则更为直接。有几个下午,它原本正揣着爪子,在窗边的阳光里打盹,会突然毫无征兆地竖起耳朵,琥珀色的瞳孔收缩成一条细线,警惕地望向街对面某个方向,喉咙里发出极低沉的、带着威胁意味的咕噜声,身上的毛也会微微炸起。当沈照野顺着它的目光看去,往往只看到一个迅速转身离开的、穿着普通夹克衫的陌生背影。
“有老鼠的味道,”阿满的意念会带着嫌恶传来,“鬼鬼祟祟,不怀好意。”
接着是不自然的探询。
周扬是第一个明确察觉到异样的。一天下午,他提着新烤的贝果过来,眉头微蹙地对沈照野说:“老沈,有点奇怪。刚才有个生面孔,在街口跟修鞋的老张头聊天,问东问西的。开始问最近生意怎么样,游客多不多,后来就开始打听,咱们这几家铺子的产权情况,有没有听说上面有什么规划动向什么的。问得挺绕,但意思就是那个意思。”
沈照野擦拭杯子的动作慢了下来。
没过两天,王奶奶也絮絮叨叨地提起:“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说是做社会调查的,问我在这老街住多少年了,房子是自己的还是租的,舍不舍得搬走什么的。我瞧着那人,不像做学问的,眼神活泛得很。”
甚至连来小铺看书的一位老顾客,也随口提到有自称是“文化研究志愿者”的人,在记录老街不同时段的客流量和人群结构,拿着表格和手机拍来拍去。
这些零散的信息,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单看每一件,或许都可以用各种理由解释过去。但当它们接二连三地出现,指向同一个焦点——万象城老街的现状与未来——并且都带着一种有目的的、系统性的探询色彩时,其背后的意味便不言而喻了。
赵经理那张带着程式化笑容的脸,和他那句“个人意愿拗不过大局”、“征收令一下条件就没那么优厚了”的“提醒”,如同阴魂不散的背景音,再次在沈照野脑海中响起。
对方并没有再次直接上门施压,而是采取了更隐蔽、也更符合商业逻辑的步骤:前期摸底调研。了解产权归属、居民意愿、商业生态、人流价值……这是在为后续可能的“行动”积累数据和评估依据。这是一种更冷静、也更难直接对抗的压迫感,它无声无息,却像一张正在缓缓收拢的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