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理性与感性(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老人听到门响,缓缓回过头,正是老吴。他看到苏槿,脸上露出一丝温和的惊讶:“苏同学?你怎么有空到我这小店里来了?”
苏槿有些不好意思:“吴爷爷,打扰您了。我刚…参加完一个会议,路过这里,听到琴声就……”
老吴笑了笑,放下手中的工具,指了指旁边的竹椅:“坐吧。会议开得怎么样?”他起身给苏槿倒了杯温热的茶水。
苏槿接过茶杯,暖意从掌心传来。她推了推眼镜,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沮丧:“还好…就是,遇到一些质疑。说我研究的东西,可能…抓不住文化的魂。”她用了评审点评里那个让她耿耿于怀的词。
老吴静静地听着,没有立刻发表评论。他走到墙边,取下一张看起来年代久远的古琴,用一块柔软的麂皮布轻轻擦拭着琴身。“搞研究的,不容易。”他慢悠悠地开口,“你们要把万事万物都弄个明白,理个清楚,这是好事。”
他话锋一转,手指轻轻拂过琴弦,发出一声低沉而悠长的嗡鸣:“可是啊,有些东西,就像这琴音。”他指了指还在播放的留声机,“你听得见,摸得着,甚至能录下来,分析它的频率、振幅、时长。但是,它为什么会让你觉得安静,觉得悠远,甚至想流泪?这其中的道理,你能用公式算出来吗?”
苏槿怔住了,这正是她研究中遇到的核心困境。
老吴将琴轻轻放回原位,回到工作台前,拿起那把尚未完工的琴,手指探入琴腹内部,轻轻叩击着不同的部位,侧耳倾听传来的细微回响。“我做琴,一辈子了。”他缓缓说道,“选材、造型、挖槽、上漆、调音…每一步都有规矩,有尺度,差一毫一厘,音色就千差万别。这是‘理’,是‘法度’。”
他抬起头,目光深邃地看向苏槿:“但一把琴最终能不能成为‘良琴’,除了这些‘理’,还得靠‘悟’。靠手指去‘听’木头的呼吸,靠心去‘品’每一道漆的厚薄,靠时间去‘养’它的灵性。这个‘悟’和‘养’,就是尺子量不出来,电脑算不出来的东西。”
他拿起一把小铲,继续小心翼翼地刮削着琴腹内壁极其微小的凹凸:“你说文化的‘魂’抓不住,或许是因为,你总想用一张网去捞起水里的月亮。为什么不试着…跳进水里,亲自去感受一下水的温度和流动呢?”
“跳进水里…亲自感受?”苏槿喃喃重复着这句话,眼镜片后的目光闪烁不定。老吴朴素的话语,像一把钥匙,轻轻叩击着她心中那堵名为“绝对理性”的壁垒。
她看着老吴那双布满老茧却稳定无比的手,看着他在微弱灯光下与一块木头“对话”的专注神情,看着满墙沉默却仿佛蕴藏着无数故事的琴。一种前所未有的触动,在她严谨的逻辑世界里,漾开了一圈涟漪。
她在老吴的店里坐了很久,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安静地听着留声机里的古曲,看着老人专注工作的背影。直到暮色四合,她才起身告辞。
走出琴坊,晚风拂面。学术会议上的得失似乎淡去了一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模糊却坚定的方向感。理性的尺子依然重要,但或许,她需要为这把尺子,找到一种能测量“温度”和“深度”的新刻度。
她回头望了一眼那间亮着昏黄灯光的老店,心中默念:
“也许…我的下一个变量,应该叫做‘不可量化变量的影响因子评估’?诶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