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赏功罚罪(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凯旋的盛宴余温未散,朝堂的焦点便迅速从欢庆转向了次日的大朝会,有功者自然要赏,有过者亦当严惩。弘德帝并未耽于享乐,次日便临朝听政,命有司将战功簿与罪臣案卷呈报御前。

太极殿内,气氛庄严肃穆。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屏息凝神。此番大战,功过交织,牵扯甚广,弘德帝甚至越过三司,直接让楚国公与秦国公查案,人人皆知今日朝会必将决定许多人的命运,甚至影响未来朝局的走向。

弘德帝高坐龙椅,面色沉静,不怒自威。他目光扫过殿下众臣,缓缓开口:“北疆大捷,赖我将士勠力同心。有功者,朕必不吝赏赐;有罪者,朕亦绝不姑息!楚国公、秦国公,将所查案情,奏来。”

楚国公与秦国公应声出列。秦国公身为兵部尚书,率先呈上查证陇右、河西官员通敌叛国的详实证据,条分缕析,铁证如山。楚国公则补充了关于朝中官员与地方势力勾结、收受贿赂的调查结果。

吏部尚书卢永吓出一身冷汗,出列请罪。

弘德帝睨了他一眼,道:“候着去,等会儿再处置你。”

随着两位国公的禀报,一桩桩骇人听闻的罪行被公之于众。陇右节度使浑惟明、太原府尹杜明远、云州守将赵奔、甘州守将许赫等人,或为私利,或怀异志,与陈宁暗中勾结,出卖军情,纵敌入寇,致使边关生灵涂炭,将士枉死,罪证确凿,无可辩驳。

而当楚国公奏报至京兆杜氏一支牵扯其中时,殿内气氛骤然变得更加凝重。

“经查,太原府尹杜明远,暗中效忠前朝余孽,杜明远这一支系多年来一直为陈宁办事,提供钱粮、传递消息,杜明远更是利用职权,为铁勒南侵大开方便之门。”

杜明远乃户部尚书杜陵之堂侄。

户部尚书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叩首不止:“陛下明鉴!臣……臣对此毫不知情!臣叔父一系久在外任,平日往来甚少,臣万万想不到他们竟敢行此大逆不道之事!臣御下不严,疏于察查,有负圣恩,请陛下治罪!”

杜陵为官谨慎,素有清名,此番牵连,对他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弘德帝看着跪伏在地的杜陵,不置可否。他深知杜陵其人,也知京兆杜氏家族庞大,枝蔓繁多,出一两个不肖子孙并非奇事。且杜家二爷尚了先帝幼女临阳长公主,乃是皇亲,牵扯过深,易动摇人心。

此时,亦有与杜氏交好的官员出列,为杜陵求情,言其忠心可鉴,确系被族人蒙蔽。

良久,弘德帝方才缓缓开口:“杜卿。”?

“臣在!”

?“你身为家主,族中出此逆贼,纵非主谋,亦有失察之过。罚俸一年,降爵一等,留任察看,以观后效。日后若再有不谨,两罪并罚!”

?杜陵如蒙大赦,重重叩首:“谢陛下隆恩!臣定当尽心尽力,戴罪立功!”

虽受惩处,但谋逆乃是诛九族的大罪,能保住官职性命,已是万幸。

“至于杜明远一脉,”弘德帝语气转冷,“罪证确凿,无可饶恕。杜明远及其参与逆谋之子弟,皆按律处斩,家产抄没,其余不知情者,流三千里,永不得返京。”

处置完杜氏一案,殿内气氛稍缓,但随即又因清河崔氏而再度紧绷。

楚国公继续奏报:“另查,清河崔氏多位子弟,收受陇右节度使浑惟明等人巨额贿赂,为其在朝中打点关系,打探消息,虽未查实有直接通敌之举,然贪渎枉法,助长边将气焰,间接酿成祸患,罪责难逃。”

清河崔氏家主、左仆射崔廷面色难看,出列请罪:“臣治家无方,有负圣恩,请陛下责罚。”

崔氏乃百年望族,树大根深,此番虽未涉及叛国,但贪腐之罪亦足以令家族蒙羞。

弘德帝沉吟片刻。崔氏与杜氏情况不同,其罪在贪而非叛,且清河崔氏乃士族之首,关系盘根错节,需权衡处置。

“崔廷御下不严,罚俸半年,降职留用。涉案之崔氏子弟,依受贿轻重,或流放,或夺职,永不叙用。所收贿银,十倍罚没,充入国库!”

对崔氏的处置相对柔和,但亦足以令其颜面扫地。

主犯都已处置妥当,接下来也该轮到其他人了。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了吏部尚书卢永以及三司的主官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