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开放口岸(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皇阿玛请看,”他将账单摊在康熙面前,“此为施琅将军整顿水师所用之银两。其中,打造一艘福船战舰,需银七千两;一门红夷大炮,需银近千两。此番征台,我大清耗费何止千万?如今国库空虚,若再有战事,军饷从何而来?难道真要加税于民,重蹈前明覆辙吗?”

康熙最引以为傲的便是自己“永不加赋”的承诺,也最忌讳被人拿来与亡国之君作比。

看着康熙沉下去的脸色,承祜知道火候到了。

他话锋一转,声音中带上了一种奇特的感染力,仿佛在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皇阿玛,堵不如疏。沿海走私屡禁不绝,与其让白花花的银子流入私囊,为何不将其纳入国库?我大清如今四海升平,天威远播,正该有天朝上国的气度,开市迎商,让万国来朝!”

“儿臣之策,名为开埠征税。”

在【共情话术】的加持下,承祜的声音似乎带着一种魔力,将他脑海中那个属于现代的经济蓝图,清晰地呈现在了康熙的眼前。

“我们无需全面开放,只需在广州、厦门、泉州、宁波等几处沿海重镇,设立市舶司,也就是皇阿玛亲自管辖的海关。凡入港之外夷商船,其货物,无论进出,皆需按价抽税,儿臣以为,可暂定为十一律,即抽取一成的关税。”

“一成?”康熙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这个概念很新颖。

“正是。”承祜的眸光亮得惊人,“除此之外,为防外夷银钱扰乱我大清金融,需规定汇率。外夷之银,必须在海关兑换成我大清的纹银,方可在境内使用。这一进一出,汇率之差,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宏大而富有诱惑力:“皇阿玛试想,我朝的丝绸、瓷器、茶叶,皆是外夷梦寐以求之物。他们会驾着满载金银的船只,不远万里而来。”

“而我们,只需坐镇港口,便可收取源源不断的税银。”

“这些银子足以充盈国库,供养百万大军,兴修水利,赈济灾民。此乃真正的坐收渔利,是以天下之财,养我大清之兵,富我大清之民。”

南书房内,一片死寂。

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康熙呆呆地坐在龙椅上,他被承祜描绘的这幅景象彻底震撼了。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悬挂着异国旗帜的巨大商船,争先恐后地驶入大清的港湾;看到海关的库房里,来自世界各地的金银堆积如山;看到自己的国库,再也不用为区区几百万两的军费而发愁……

这是一个何等诱人,又何等大胆的构想。

它完全颠覆了“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

康熙的内心在激烈地交战。

理智告诉他,这其中风险巨大,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

但情感上,那股作为帝王的雄心壮志,却被儿子的这番话彻底点燃了。

他看着眼前的承祜,少年身姿挺拔如竹,那双清澈的眼睛里闪烁着洞悉未来的智慧光芒,以及对这个帝国最深沉的热爱。

康熙的心,在那一刻,前所未有地动摇了。

这份信任早已超越了君臣,纯粹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毫无保留的信赖。

“此事……兹事体大。”康熙的声音有些沙哑,“需从长计议。”

承祜知道,康熙已经心动了。

他适时地递上最后一根稻草:“皇阿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儿臣也知此策惊世骇俗,不如,我们先择一地试行?就选在广州,试行半年。若成,则推行天下;若败,亦可及时收手,损失有限。不知皇阿玛意下如何?”

“试行半年……”康熙反复咀嚼着这四个字。

这个提议,将风险降到了最低,也给了他一个可以回旋的余地。

“好!”康熙一掌拍在御案上,这一次,不再是愤怒,而是乾纲独断的决绝,“就依太子所言!在广州设市舶司,试行半年!朕给你一道密旨,此事由你和李光地、姚启圣共同督办,户部协同。朕倒要看看,你这张嘴里,能不能真的给朕变出金山银山来!”

“儿臣,定不负皇阿玛所托!”承祜深深一揖,眼底的笑意,如星辰般璀璨。

一道绝密的圣旨,连夜送出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