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 找死!(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虞翻倒也是光棍,一番说辞之后就直截了当的投降了刘基,决定跟随刘基。

看起来,他也的确对孙策没有太深厚的情感,可能被逼无奈的因素确实比较多。

虞翻降了之后,那些一起被俘获的江东本地文吏就一起投降了,并未坚持跟随孙策。

由此,刘基也能看得出来,孙策在江东的根基非常浅薄,很多人之所以跟随他,是因为他的兵马占据了家乡,为了保护家人和族人的安全,更兼孙策席卷江东的势头太猛,不得不出仕孙策。

但是他们并未真正的心服于孙策。

孙策一旦战败了一次,战无不胜的强悍形象稍稍有些挫折,他们很快就反水了,并未做更多的坚持。

小霸王或许真的有一些魅力,但是魅力这种东西本就是玄学,说不准,也大不过家人和族人。

要说魅力,刘玄德才是真正的汉末魅魔,尽管如此,诸多人才还是因为现实因素而没有跟随他,比如牵招丶陈登丶田豫等等。

整个被俘获的孙氏大军的俘虏们并没有多少人选择为孙策而死,甚至将要被杀死的一些出身自淮泗地区的军官也有哭嚎愿意投降的,只是刘基为了除掉后患,选择了杀掉他们。

要接纳这些人,必须要在孙策败亡之后,绝不是现在。

现在,他们就是不确定因素,危险得很!

而江东本地人则不然,他们对孙策才没有什麽深刻的归属感,以虞翻为代表,更多的是屈从,谈不上什麽忠诚。

所以刘基并不会为此感到担忧。

该处理完的都处理完了,三月七日,刘基留下张英率领兵马镇守泾县并且全权负责整编军队丶收纳降卒,自己则率领四个营的军队丶以太史慈为先锋向陵阳县展开攻势。

太史慈的行动很快,攻势也非常凶猛,他率领先锋军花了两天就赶到了陵阳县,拿出被缴获的孙氏战旗告诉守城的孙氏军队,孙策主力战败了,他们继续顽抗,城破之日就是他们的死期。

城内守军的斗志遭到了削弱,城内并不愿意服从于孙氏的本地势力随之奋起,与城内守军厮杀不止,然后打开了城门,太史慈率军鱼贯而入,顺利击溃了孙策留守在陵阳县的两千兵马。

刘基则很讲究套路,不仅自己带兵来了,还把祖郎与他的十几名部下的尸体一起带了回来,用上好的棺木盛装他们的尸体,令一支人马以送葬的形式将这些尸体送回陵阳县。

刘基顺势主持了这场葬礼,发表了十分动人的演说,着重讲述祖郎的英勇事迹,陵阳县内原先归属祖郎的势力和仰慕祖郎的人们为之痛哭不已。

看着时机差不多了,刘基话锋一转,把矛头直接指向孙策,痛斥孙策不当人的行为,痛斥孙策在失败之前还要把祖郎给害死的行为,引得满场的人们群情激愤。

原先追随祖郎的一些幸存下来的部众纷纷扯着嗓子高喊着为祖郎报仇的口号,喊着与孙策势不两立的口号,俨然已经把孙策当作了生死大敌。

刘基则适时的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基不才,殄居振武将军之位,不曾为朝廷立下功勋,深感惭愧,幸有讨伐孙贼之机遇,上可报效天子,下可抚慰英豪在天之灵,诸君若愿随我讨伐孙贼,我发誓,必叫孙贼死无葬身之地!必还陵阳父老朗朗乾坤!」

刘基极具煽动性的演说催动了人们的情绪,于是这场演说刚一结束,那边的募兵点就已经站满了人。

很多青壮男子要麽是祖郎的馀部,要麽就是本地好勇斗狠的青年,身体看起来都比较强壮,他们成群结队地跑过来要加入刘基的军队,跟随刘基一起讨伐孙策。

太史慈眼见此情此景,不由得感慨万分。

他之前和刘基说过,祖郎之死令他十分遗憾,假如祖郎还在,那麽以他的威望和影响力,必然可以帮助刘基在陵阳县一带招募大量精壮汉子加入军队,扩张势力。

刘基虽然也认同这件事情,但是他还和太史慈说了一句话。

「子义,有些时候,死人比活人有用。」

太史慈当时还不明白刘基为什麽要这样说,但是现在他明白了。

这踊跃报名参军的场景,不知道的还以为刘基在这边免费发放米面粮油呢!

之前,太史慈觉得十个刘繇都比不过一个刘基,现在,太史慈觉得五十个刘繇绑在一起都不一定是刘基一个人的对手。

跟着这样一个聪明的主君,他的前途……

很光明啊!

刘基现在还那麽年轻,再过十年,他能发展到什麽地步?

而自己作为比较早跟随他的部下,又会走到什麽地步?

他都不敢想!

拿下陵阳县之后,太史慈和刘基都没有停留太久,刘基留下了跟随出战的虎威校尉夏阳统领一个营的兵马驻守在陵阳县,总领陵阳县募兵丶整编和临时训练的任务,并且暂时负责防守陵阳县。

而后,刘基便继续带着大军前往攻略歙县和黟县。

歙县和黟县之前并非是孙策的属地,也没有被孙策统治过,他们距离丹阳郡东部较远,没有被牵扯到之前的战火之中,相对和平稳定,有不少人口涌入,所以更加富庶一些。

这两个县也有民间有威望的人作为宗帅守护,也与当地的山越势力有所来往,刘基对这一片不是很熟悉,不过太史慈倒是挺熟悉,他麾下的一些山越人出身的军将也有一些人脉关系。

所以对于歙县来说,与其说是攻打,不如说是和平劝降。

歙县县令早已不在位,因为丹阳郡乃至于整个江东的混乱局势,整个县府都没有说话算数的人,有什麽事情都是当地几家大姓豪强出身的宗帅商议决定。

刘基带兵抵达之后,出示了他们缴获的孙策战旗,并且请祖郎的旧部出来现身说法,很快劝服了这几名宗帅,使得他们愿意为刘基效力,开放县域,请刘基入主歙县,为他们当家作主。

可以说他们是比较识时务的。

或者说此前刘基的一系列操作他们都有所耳闻,并不敢小看这个年轻的煞星。

刘基也是投桃报李,有功必赏,于是将之前打仗缴获的一些战利品拿出来赏赐给五名宗帅,又豁免歙县一整年的赋税,赢得满堂喝彩丶宾主尽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