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 风起云涌大叛乱(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最后孙辅带来的一千士兵被杀得就剩下六百多人跟着孙辅一起逃跑,毗陵县的反抗取得了初步胜利。
随后毗陵县众土豪共同推举率领他们作战的杜氏家主杜春作为首领。
杜春自称平东将军,在很短的时间内聚众过万,声威大震,又得到县内其馀十七家规模不一的土豪家族的投效与支持,聚众超过两万,一路就朝着吴县杀了过去。
在毗陵县发生的事情也发生在了其他县域。
在无锡县,九家沾亲带故的大姓土豪家族秘密起誓丶联合对抗孙策势力,与在芜湖县执行孙策命令的黄盖麾下的一支军队交战,击溃了他们,夺回了被他们掠夺走的三百多名壮丁和七千多石粮食。
随后他们推举本地宗帅王征统领大家,聚众过万,开始向吴县发动进攻。
在娄县,五家蛰伏隐忍佯做顺民的大姓土豪之家结盟,号召县民,聚众八千起事。
在乌程县,十一家大姓土豪正式结盟,裹挟县中民户反叛孙策,聚众一万三千馀而起事,声势浩荡。
之后,在会稽郡,较之第一次爆发规模更大的第二次叛乱也毫无违和感的发生了。
爆发最凶悍的就是在余暨县和诸暨县一带。
这里聚集着朱治丶吴景和芮良三支人马,之前已经屠戮了第一波叛乱的本地大姓土豪六家,又消灭山越一万馀,建立了功劳。
二次爆发的前夕,只有最后三千馀土豪山越联军还在坚持转战丶与三支孙策军人马对抗。
结果就隔了一天,忽然多出了七八路人马举起反旗宣布叛乱,誓要驱逐孙策的势力。
馀姚县和上虞县也随之爆发大规模本地人叛乱,本地十四家规模最大的土豪家族发起结盟,举兵过万,裹挟两万馀民众发起声势浩大的叛乱行动。
其后,富春县和钱塘县也都出现了规模很大的叛军,当地土豪纷纷结盟起誓,要与孙策奋战到底。
乃至于会稽郡还出现了一些士族也加入了叛乱队伍之中,而且是公开加入,宣布自己和孙氏不共戴天。
会稽郡的盛氏丶王氏丶钱氏丶张氏等等有名气的士族纷纷宣布加入叛乱之中,与地方土豪联手,利用他们的学识优势协助土豪叛军发起反叛。
除了士族丶土豪发起反叛之外,规模更大的山越乱军也很快加入了战斗之中。
广泛依附于士族丶土豪家族的山越部族接二连三的宣布加入叛乱,山越部族首领们带着几千到几万不等的部众纷纷前来助阵,声势浩大,其规模远胜于第一波叛乱发起时的规模。
总而言之,短短半个月内,吴郡丶会稽郡这两个本来已经被孙策征服的郡忽然间由静转动,处处烽烟,到处都是战火,到处都是厮杀之声,到处都能看到叛军打起的旗帜。
而且随着会稽郡部分士族公开加入叛乱队伍,基本上就宣布会稽郡全体叛乱,誓与孙策不死不休。
一般来说,士族并不会随随便便就站在当权者和军队拥有者的对立面上,双方总要协商妥协苟合一阵子,直到发现双方有不可弥合的利益冲突,这才会爆发最终冲突来决定胜负。
而现在,会稽郡出现士族公开加入叛乱队伍的现象,这就说明会稽郡整个郡从来都没有被孙策真正的征服过,它的反抗一时低落,却从未真正的消失。
孙策的杀戮手段力度不够啊!
在五月中下旬,这个消息传到吴县之后,孙策麾下的智囊们纷纷露出了震惊丶担忧的神色,就算是素来被孙策倚重为谋主的张紘都眉头紧锁,十分担忧。
在此之前,哪怕吴郡大部分县域都出现叛军发动叛乱,张紘也没有十分担忧,而是冷静的为孙策分析形势,帮助孙策制定战术,看看具体该如何作战。
且他很早就认为如果叛乱止步于此,那麽孙策想要平定叛乱的难度并不大。
除非刘基或者吴郡丶会稽郡的士族正式下场。
一直到这个消息传达吴县之前,刘基方面并没有出兵吴郡的迹象,太史慈按兵不动,吴郡士族也没有动弹,他们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似乎对这场规模庞大的叛乱毫无兴趣。
这一度让张紘认为人们对孙策的畏惧并未消失,孙策的威望依旧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遏制叛乱的发生。
但是会稽郡士族加入叛军的消息击碎了张紘心中的苟且之念,令他意识到这一次叛乱和过去的任何一次都不一样。
这一次,至少会稽郡是难了。
至于会稽郡士族加入叛乱的消息传到吴郡之后会不会被吴郡士族当作榜样,那是真的很不好说。
张紘脸色难看,孙策的脸色更难看,甚至可以说脸色完全就黑了。
他的胆子确实很大,但他也绝不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傻大胆。
作为一个军政集团的领袖,他当然也知道会稽郡士族加入叛乱的意义之所在,于是他很快便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要派人前往监视吴郡各大士族,比如顾陆朱张四大家族,特别是陆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