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 众将归心定编制,护国大旗映初心(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酒过三巡,桌上的菜肴已添了两回——清蒸鲈鱼的骨刺早已剔净,爆炒鸡丁的红油浸透了盘底,连最耐吃的东坡肘子都只剩下了完整的骨头;杯中的酒也换了三坛,原本满当当的酒坛如今空空如也,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酒香,混合着菜肴的香气,让人微醺。

黄得功放下手中的粗瓷酒碗,酒液顺着他的嘴角滑落,滴在墨色劲装上,晕开一圈深色的痕迹,他却毫不在意,只是随意用袖子擦了擦嘴。他与身旁的孙应元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一同起身,大步流星地走到朱慈烺面前,“噗通”一声单膝跪地,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酒后的沙哑,却依旧铿锵有力:“殿下,末将有一事相求,不知殿下能否应允?”

朱慈烺正夹着一块蚝油生菜放进嘴里,闻言抬眼看向黄得功——只见他脸色通红,眼神却异常清醒,丝毫没有酒后的迷离,显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朱慈烺放下筷子,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黄将军,你这是酒后一时兴起的戏言,还是憋在心里许久的肺腑之言?若是戏言,本宫便当没听见;若是肺腑之言,不妨直说。”

黄得功猛地一拍胸膛,厚重的铠甲被他拍得发出“哐当”一声脆响,震得周围的人都下意识地看了过来。他眼神坚定,语气掷地有声:“殿下放心!末将酒量虽算不上顶尖,却也百杯不醉,这话绝无半分虚言!末将今日斗胆,想请殿下将勇卫营并入东宫卫队,从今往后,末将黄得功,愿誓死追随殿下,无论是上刀山还是下火海,在所不辞!”

他性子本就直率豪爽,有话从不藏着掖着,如今既然下定决心,便毫无保留地将心中所想说了出来。一旁的孙应元也连忙跟着点头,眼中满是期盼,补充道:“请殿下收编勇卫营!我们宁愿跟着殿下上战场杀建奴、平流寇,也不愿在京师做个清闲的亲军,每日无所事事,白白浪费了一身杀敌的本事!”

勇卫营虽是崇祯皇帝的亲军,待遇优厚——军饷比普通边军高两倍,衣食住行都由朝廷妥善安排,不用像边军那样担心军饷被克扣、被拖欠,却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常年驻守京师,难得有上战场的机会。大多数时候,他们的任务不过是巡逻京城、守卫皇宫,最多也就是在皇帝出巡时担任护卫,根本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

黄得功、孙应元皆是忠心爱国的武将,骨子里憋着一股杀敌报国的热血。以前没有机会还好,如今看着东宫卫队在昌平、德胜门两场战役中屡立奇功,斩杀数万建奴,生擒敌将,赢得满朝上下的赞誉,他们心中早已按捺不住,恨不得立刻披甲上阵,和东宫卫队的将士们一起冲锋陷阵。他们不愿在京师坐吃等死,更想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为自己挣一份军功,为大明搏一份荣光。

两人话音刚落,坐在不远处的张世泽也立刻站起身,快步走到朱慈烺面前,同样单膝跪地,躬身道:“殿下,神枢营也愿为殿下马首是瞻!日后殿下出征,还请务必带上神枢营,让我们也能为平定建奴、中兴大明出一份力,不辜负殿下的信任!”

这一下,包房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原本正在说笑的将士们都停下了动作,纷纷看向朱慈烺,眼中满是期待。谁也没想到,得知朱慈烺被封为威武大将军、统领全国兵马后,勇卫营和神枢营这两支皇帝最信任的亲军,竟然会主动要求加入东宫卫队,甘愿受太子调遣。若是让崇祯皇帝知道了这件事,不知会作何感想——毕竟,这两支军队可是他牢牢握在手中的“底牌”,是他掌控朝局的重要保障。

明末年间,各镇兵马大多有拥兵自重的心思,将领们把军队当成自己的私产,根本不听朝廷调遣。每次朝廷发布勤王令,将领们不是找各种借口拖延观望,就是出工不出力,一路上烧杀抢掠,比流寇还要凶狠,却只知道伸手向朝廷要粮要饷,稍有不满便会哗变。即便如此,崇祯皇帝依旧能勉强掌控朝局,关键就在于他手中握着勇卫营和京营这两支精锐。

勇卫营由御马监太监曹化淳掌管,曹化淳自小入宫,深受崇祯信任,对皇室忠心耿耿,绝不会背叛朝廷;京营则由勋贵轮流负责,徐国祯、张之极、朱纯臣等人都曾执掌过京营,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勋贵手中。文官集团虽权势滔天,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却始终难以插手京营事务——毕竟,京营是皇帝最后的保障,崇祯绝不会让文官集团染指。

历史上,也只有李邦华在崇祯末年短暂掌管过京营,可没过多久便被崇祯罢免,这足以说明,在崇祯心中,始终认为勋贵是“自己人”,比文官更值得信任。可崇祯的眼光,终究还是差了些——他信任的三位勋贵中,只有英国公一脉始终忠心耿耿,陪着他走到最后,甚至在京师城破时,英国公张维贤还率领家丁与流寇死战,最终战死沙场;而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国祯,最终都背叛了大明,投靠了李自成的流寇。

尤其是成国公朱纯臣,在京师城破的关键时刻,不仅没有率领家丁抵抗,反而主动打开齐化门,迎接流寇进城,还向李自成献上劝进表,劝他登基称帝,全然忘了成国公一脉两百多年来受的皇恩,沦为了遗臭万年的千古罪人。

看着张世泽也来“争抢”加入东宫卫队的机会,黄得功顿时急了——他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向太子请愿,可不能被张世泽抢了先。黄得功对着张世泽拱了拱手,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又有几分玩笑:“小公爷,您就别凑热闹了!您本就是未来的英国公,家世显赫,就算不打仗,也能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何苦跟我们这些出身普通的武将抢机会?您就行行好,给兄弟们留口饭吃,让我们也能上战场杀几个建奴,挣一份军功,光宗耀祖啊!”

张世泽却摇了摇头,眼神坚定,语气严肃:“黄将军,话不能这么说!你们想建功立业、加官进爵,我英国公府也想再创辉煌!我张世泽,不愿一辈子躺在祖上的功劳簿上混吃等死,更想凭着自己的本事,在战场上杀敌报国,为大明出力,为英国公府争光!若是只靠世袭的爵位,就算活得再风光,也会被人看不起!”

一个是神枢营统领、未来的英国公,出身勋贵世家;一个是勇卫营参将、久经沙场的老将,出身普通武将家庭,两人为了能加入东宫卫队,竟然当场争执起来。不过,他们的争执并非脸红脖子粗的争吵,反而带着几分惺惺相惜的玩笑与对未来的期许——彼此都明白,对方并非恶意,只是都想跟着朱慈烺,在战场上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大明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朱慈烺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倍感欣慰——能让这些原本分属不同阵营的武将,主动放下隔阂,争相追随自己,足以说明他们对自己的信任,也说明自己这些日子的努力没有白费。他抬手示意包房内的服务员们全部退下,待包房内只剩下众将后,才缓缓开口,叫停了两人的争执:“二位将军不必争执。勇卫营和神枢营都是父皇的亲军,是父皇用来保障京师安全的重要力量,若是贸然并入东宫卫队,难免会让父皇觉得本宫觊觎他的权力,心生不满,此事万万不可。”

黄得功、张世泽两人闻言,脸上顿时露出失望之色,眼神中的光芒瞬间黯淡下来,连肩膀都下意识地垮了几分——他们本以为太子会欣然同意,却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可不等他们开口辩解,朱慈烺又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笃定,眼神中满是自信:“不过,你们也不必灰心。从明天起,本宫会着手改制京营和勇卫营,重新调整军队编制、制定训练标准,届时,你们的军队,都将成为本宫可以直接调遣的嫡系力量。只要你们愿意跟着本宫好好干,将来有的是上战场杀敌、建功立业的机会,绝不会让你们的本事白费!”

“改制京营和勇卫营?”黄得功、张世泽两人眼睛一亮,瞬间停止了争执,齐齐看向朱慈烺,眼神中满是惊喜与疑惑——他们从未听说过“军队改制”,不知道太子具体想要怎么做,却隐隐觉得,这或许是一个比加入东宫卫队更好的机会。

对他们而言,是否并入东宫卫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跟着朱慈烺上战场,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大明杀敌。只要能实现这个目标,就算军队的编制不变,他们也心甘情愿。而且他们心里清楚,跟着皇太子杀建奴、平流寇,立下战功后,封爵加官的可能性极大——毕竟,太子刚刚得到皇帝的信任,手握全国兵权,说话极有分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