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巧辩护清官,雷霆手段惩贪腐(2/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为了避免冤枉好人,朱慈烺再次用系统检测了他们的忠诚度,结果令人咋舌。这些官员的忠诚度同样极低,全是将来大明灭亡时,会毫不犹豫投降敌人的“二臣”!而且,这些人中大半是江南籍官员,与东林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平日里只会空谈义理,一旦遇到事情,要么贪生怕死,要么为了利益背叛国家。

换作旁人,或许会忌惮江南士绅集团的势力,担心严惩这些官员会引发朝堂动荡,不敢轻易动手。但朱慈烺偏不。他巴不得这些人跳出来挑事,正好借此机会彻底清理官场,将这些蛀虫全部铲除,既能筹集更多银子,又能震慑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让朝堂风气焕然一新。

“来人!”朱慈烺猛地一拍桌子,声音严厉,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传本宫旨意,命黄德功率领虎贲军加强京城巡防,严防有人趁机作乱;再传锦衣卫指挥使李若链、指挥同知高文采,以及威武营总兵周遇吉、龙腾军总兵孙应元,速来钟粹宫见本宫!”

“喏!”殿外的侍卫胡宝连忙应声,他跟随朱慈烺多年,从未见过太子如此震怒,不敢有丝毫耽搁,一边安排手下人去通知锦衣卫和龙腾军的将领,一边亲自骑上快马,前往威武营通知周遇吉。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李若链、高文采、周遇吉、孙应元四人便先后赶到钟粹宫书房。他们身着戎装,风尘仆仆,显然是接到命令后立刻赶来,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

周遇吉性格最是急躁,刚进门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殿下,是不是建奴又来犯边了?还是流寇逼近京城了?末将麾下的将士早就摩拳擦掌,等着上战场杀敌呢!要是有仗打,您可一定要给末将留个先锋的位置!”

朱慈烺看着周遇吉急切的样子,忍不住笑了笑,摆了摆手说道:“周将军莫急,眼下还不是打建奴或流寇的时候。建奴阿济格的军队还在关外休整,流寇李自成、张献忠也在陕西、四川一带,暂时威胁不到京城。你们先回去好好训练将士,十天之后,等将士们的状态调整到最佳,再去收拾东掳阿济格,到时候,有你们杀敌立功的机会!若是能生擒阿济格,本宫重重有赏!”

“末将遵令!定不辱使命,让建奴有来无回!”周遇吉等人齐声躬身领命,眼中满是兴奋的战意。他们早就听说建奴多次入侵大明,烧杀抢掠,心中早已憋着一股劲,恨不得立刻率军北上,将建奴赶出关外。

朱慈烺收起笑容,拿起桌上的捐饷名单,神色凝重地说道:“今日叫你们来,是有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们。收银子,清理贪官!你们各自率领麾下队伍,以百人为单位,带上马车,按照账本上的数目,前往京城各处的官员、勋贵府邸,收取他们承诺的捐饷。”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变得严厉,目光扫过四人,一字一句地说道:“记住本宫的规矩:凡是捐饷在三千两以下的官员、勋贵,收取银子后,立即查抄其府邸!若是查抄出的家中现银,在其捐饷数目的五倍以下,说明他们确实家境一般,抄家后可以归还部分财产,留他们一条生路,让他们能维持基本生活;若是现银超过捐响的五倍,无论其官职高低、身份贵贱,哪怕是皇亲国戚,首恶一律斩立决,家产全部充公,家人贬为庶民,流放边疆!”

“另外,户部尚书程国祥和内阁首辅李邦华两位大人是难得的清官,家境贫寒,收取他们的捐饷时,只需收一半即可。程大人收一百两,李大人收两千五百两,不得打扰他们的家人,更不准抄家,若是有人敢对两位大人无礼,本宫定严惩不贷!”

“末将遵令!”李若链、高文采、周遇吉、孙应元四人齐声应道,语气中满是凛然。他们都知道太子此次是动了真格,要彻底清理京城的贪官污吏,也乐于执行这样的命令,既能为大明筹集更多银子,也能为民除害。

朱慈烺最后又叮嘱了一句,语气严肃:“你们要严格约束麾下将士,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查抄出的一两银子,也不准趁机搜刮百姓财物。若是有人敢违抗命令,中饱私囊,一经发现,杖责五十,逐出军队,没收全部家产!情节严重者,斩!”

“请殿下放心!末将等定当严格约束部下,绝不允许出现任何违规之事!”四人再次躬身领命,眼神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好,开始行动!”朱慈烺一声令下,四人立即转身离开钟粹宫,前往各自的军营调集队伍。

很快,五千名装备精良的锦衣卫、六百名威武营将士、八千名龙腾军将士便全部整装出发。他们以百人为一组,每组都配备了十辆马车用于装载查抄的银子和财物,浩浩荡荡地奔向京城各处的官员、勋贵府邸。

此时正是下午两点左右,阳光炽烈,照在将士们的盔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京城的街道上行人众多,有挑着担子的小贩,有闲逛的百姓,还有往来的商人。看到一万多人马在街道上有序奔走,盔甲碰撞声、马蹄声、车轮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威严的气势,百姓们都纷纷驻足观望,脸上满是好奇与期待。

有人认出了锦衣卫身上标志性的斗牛服,以及龙腾军将士胸前的虎头徽章,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看这阵仗,肯定是皇太子的麾下!看来又有贪官要倒霉了!”

“太好了!这些官老爷平日里只会欺压百姓,搜刮钱财,早就该收拾他们了!皇太子英明,真是咱们大明百姓的救星啊!”

“上次皇太子查抄定国公朱纯臣的府邸,抄出了几百万两银子,这次不知道又能查出多少贪官,筹集多少银子用于赈灾、练兵!”

“希望皇太子能彻底清理这些贪官污吏,让咱们大明早日太平,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百姓们的议论声虽小,却充满了对朱慈烺的期待与拥护。自从朱慈烺监国以来,整顿吏治、严惩贪官、筹集银子赈灾,做了许多实事,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早已将他视为大明的希望。

另一边,锦衣卫指挥同知高文采率领一百名锦衣卫,来到了武清侯李国瑞的府邸门前。侯府的大门朱漆金钉,气势恢宏,门前两侧矗立着两座石狮子,彰显着主人的尊贵身份。门口的四名守卫身着锦衣,腰佩弯刀,看到锦衣卫前来,连忙上前拦住,语气恭敬却带着几分警惕:“几位大人请留步!这里是武清侯府,不知诸位大人前来,有何贵干?”

高文采冷冷地扫了几个守卫一眼,眼神锐利如刀,让守卫们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从腰间取出一块雕刻着龙纹的令牌,亮在守卫面前,沉声道:“奉皇太子令旨,前来收取武清侯承诺的捐饷。请速去通报李侯爷,让他立即兑现诺言,将两百两银子交出来,不得拖延!”

“是是是!大人稍等,小的这就去通报!”守卫们见是皇太子的令牌,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早就听说过皇太子的威严,连定国公、国丈都敢动,更别说一个小小的武清侯了。一名守卫连忙转身跑进府中,其余三人则恭敬地站在一旁,不敢再阻拦。

这武清侯李国瑞,与国丈周奎是一路货色,都是出了名的吝啬鬼。作为外戚封爵的勋贵,他靠着皇后的关系,在京城兼并了大片土地,开设了十几家商铺,家中金银堆积如山,却只肯捐出两百两白银,还对外美其名曰“倾尽所有,为大明分忧”。

捐饷之后,他甚至在家中对着账本流泪,故意让下人看到,营造出“倾家荡产”的假象,不知情的人,还真以为他是忠臣。可实际上,他连家中的一根柴火都舍不得多烧,丫鬟、仆人的月钱也常常克扣,是京城勋贵中出了名的“铁公鸡”。

听到锦衣卫前来收账,李国瑞极不情愿地从库房取了两百两银子。这还是他挑了几块成色最差的银锭凑出来的。他亲自捧着银子,磨磨蹭蹭地送到府门前,脸上装作一副悲痛欲绝的样子,仿佛交出的不是两百两银子,而是全部家产。

银子过称时,李国瑞眼珠一转,趁着锦衣卫士兵不注意,悄悄从一块五十两的银锭上掰下一小块。大约五两重,飞快地藏进了衣袖里。他看着手中的银锭,心里暗自得意:“哼,两百两银子已经够多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五两银子,够家里买好几石米了。”

作为堂堂侯爷,李国瑞丝毫没觉得自己的行为有失体面,反而因为占到了“小便宜”,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他却没注意到,高文采站在一旁,将他的小动作看得一清二楚。高文采常年办案,眼神锐利,岂会漏掉这样的细节?只是他暂时没有点破,打算等收完银子后,一并算账。

待银子交割完毕,高文采接过士兵递来的账本,在武清侯的名字旁打了个勾,然后突然大手一挥,厉声喝道:“皇太子有旨!武清侯李国瑞身为外戚勋贵,手握巨额财富,却只捐银两百两,显见其心不忠,对大明毫无担当!即刻查抄武清侯府!所有财物全部登记造册,充入国库!违抗者,斩立决!”

话音未落,高文采便率领九十五名锦衣卫,如猛虎下山般冲进了侯府。锦衣卫士兵们训练有素,动作迅速,很快就控制了侯府的各个出入口,将府中的丫鬟、仆人、侍卫全部集中到院子里,不准任何人随意走动。

李国瑞顿时傻眼了,他愣在原地,脸上的悲痛表情僵住,半天没反应过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尖叫着反应过来,急忙追着高文采跑进府中,一边跑一边哭喊:“高大人!不可啊!这其中一定有误会!我可是皇亲国戚,是皇后的叔伯,你们不能抄我的家啊!我已经捐了银子,为什么还要抄我的家?快来人啊!救命啊!有人要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