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体恤将士明赏罚,御膳闲谈献财资(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孙应元所讲的龙腾军士兵私拿银子之事,早在朱慈烺的意料之中。毕竟那些将士大多出身贫苦,平日里连饱饭都吃不上,如今突然见到满箱白花花的银子,要说不动心,那才是怪事。

当初决定让龙腾军参与抄家时,朱慈烺就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他之所以没有阻止,反而有意让这些吃不饱、穿不暖的将士参与其中,目的就是让他们亲眼看看贪官污吏们如何搜刮民脂民膏,如何将百姓的血汗钱藏在地窖、床底,以此激发他们对贪官的恨意,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何而战。不仅是为了大明,更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

可听到士兵们最多只拿了五两银子,朱慈烺还是有些意外。他皱了皱眉,看向孙应元,语气带着几分疑惑问道:“为何他们只拿五两?按理说,抄家时混乱,他们有足够的机会往身上多藏一些,为何偏偏只拿这么一点?”

孙应元连忙躬身回禀,语气带着几分沉重:“殿下,末将在发现此事后,已经连夜审问过他们了。这些士兵家中大多一贫如洗,有的人家中老母重病在床,连买药的银子都没有,眼看就要饿死;还有的人家中早已断粮,妻儿只能靠挖野菜充饥……他们拿这五两银子,不过是想给家人买点粮食,救救急,并非有意违抗军纪。”

孙应元说到“断粮”二字时,声音渐渐低了下去,没有继续说下去。其中的艰难困苦,无需多言,众人也能明白。那些士兵并非贪婪之辈,只是被生活所迫,才不得不冒着重罪的风险,私拿了少量银子。

朱慈烺听到这里,心中也是一沉,轻轻点了点头,语气带着几分自责说道:“是本宫忽略了一件事。将士们为国征战,连基本的温饱都无法保障,又怎能奢求他们面对银子时不动心?是本宫考虑不周,委屈了他们。”

他稍微沉思片刻,目光重新变得坚定,对着孙应元说道:“你立即去安排,补发所有龙腾军将士的拖欠军饷,让他们能给家人寄点银子回去。参与此次抄家的将士,每人额外奖励十两银子,算是对他们辛苦的补偿。至于那些私自偷拿银子的士兵,奖励取消,但不做其他处罚。不过你要告诫他们,这一次是本宫念在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才网开一面,若是下次再犯,定当二罪并罚,决不轻饶!”

皇太子向来军规森严,孙应元原本以为那二十多个士兵即便不被斩首,也会受到重罚,比如杖责、流放,却没想到皇太子竟然如此宽容,不仅没有严惩,反而还补发了军饷、给予了奖励。他心中又惊又喜,连忙躬身替麾下将士谢恩:“谢殿下宽宏大量!末将回去后,定会将殿下的体恤之情告知所有将士,责令他们日后更加尽心竭力地为殿下尽忠,为大明效力!”

朱慈烺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在场的周遇吉、李若链等人,语气严肃地说道:“军规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将士们确实有不得已的苦衷,作为主将,不能一味地‘一刀切’治军,只讲纪律,不讲人情。唯有体恤将士,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你卖命。”

他顿了顿,语气陡然变得严厉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军纪可以随意违背!在战场上,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若是有人不服从军令、临阵脱逃,或是贪生怕死,本宫绝不会有丝毫留情,定斩不饶!”

朱慈烺这番话,既体现了对将士的体恤,又守住了军纪的底线,刚柔并济,让周遇吉、李若链、孙应元等人都暗自佩服。皇太子年纪虽轻,却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治军智慧,难怪能在短时间内拉起一支精锐之师。几人连忙躬身施礼,齐声说道:“殿下英明!末将等受教了!”

朱慈烺看着众人敬佩的目光,微微一笑,又道:“此次抄家,威武营和锦衣卫的将士也辛苦了,他们同样每人奖励十两银子。你们几位指挥官,每人奖励两百两白银,另外,库房里的珠宝玉器和古董字画,你们每人可以随便挑选一样,算是本宫对你们的额外赏赐。事情都安排得差不多了,你们都回去吧,尽快将奖励发放到将士手中,安抚好他们的情绪。”

“谢殿下赏赐!末将等告退!”周遇吉、李若链、孙应元、高文采等人连忙再次躬身行礼,脸上满是感激之色。两百两白银,对他们来说已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再加上可以随意挑选珠宝玉器或古董字画,这样的赏赐,足以体现皇太子对他们的重视。几人恭敬地退出钟粹宫,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待众人离开后,朱慈烺看了一眼窗外的天色。此时已近正午,阳光透过窗棂洒进书房,暖洋洋的,正是用午膳的时间。他拿起桌上整理好的两本账本,一本是给崇祯皇帝内帑的财物清单,一本是交给户部的赈灾、军饷款项明细,起身朝着乾清宫走去。

此时,乾清宫内,御膳房的太监刚把御膳送到桌上。崇祯皇帝正准备坐下用膳,看到朱慈烺提着账本走进来,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连忙对着一旁的御厨吩咐道:“朕要和太子一起用膳,你再去御膳房传旨,多送几个荤菜过来,要快!”

“遵旨!”御厨不敢耽搁,连忙躬身领旨,快步退出乾清宫,去御膳房准备了。

朱慈烺走到崇祯用膳的餐桌旁,目光扫过桌上的菜肴。只见桌上摆着四菜一汤,三个素菜分别是炒青菜、凉拌豆腐、素炒豆芽,唯一带点荤腥的,竟是一盘炒鸡蛋,汤也是简单的鸡蛋汤,连点肉末都没有。他不禁摇了摇头,语气带着几分心疼说道:“父皇,您身为大明皇帝,日夜为国事操劳,身体要紧,不必如此节省,营养必须要跟上才行。天天吃这些素菜,身体怎么吃得消?”

崇祯听到这话,心中顿时一暖。自从太子监国以来,这孩子不仅为他分担了大量国事,还时刻关心他的身体,比朝中任何一个大臣都要贴心。他抬头看向朱慈烺,眼神中满是欣慰,语气却依旧坚持:“这样很好。如今大明内忧外患,百姓生活困苦,朕身为天子,理应与百姓同甘共苦,怎能独自贪图享乐?吃这些素菜,已经比很多百姓强多了。”

朱慈烺根本不赞同崇祯的说法。真正的与百姓同苦,并非只是自己少吃几顿荤菜那么简单。如今大明很多地方遭遇天灾,百姓流离失所,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别说荤菜,连野菜、树皮都被挖光了,很多百姓根本没有饭吃。他皱了皱眉,语气带着几分无奈说道:“父皇,偌大的大明,全靠您一个人节省,能省出多少银子?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银子不是靠省出来的,而是要靠手段去挣,去从那些贪官污吏手中夺回来,才能真正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朱慈烺说着,根本不顾崇祯是否同意,回头对站在一旁的王承恩说道:“王大伴,从今日起,父皇的午膳和晚膳,至少要搭配两个荤菜,比如红烧肉、清蒸鱼之类,确保父皇能补充营养。若是御膳房敢偷工减料,或是父皇不肯吃,小爷就拿你试问!如果御膳房说银子不够,你直接找小爷去拿,小爷这里有的是银子!”

王承恩连忙陪着笑脸说道:“小爷说的是,奴婢也劝过皇爷好几次,可皇爷总说要节省,不听奴婢的呀!”

朱慈烺脸色一正,语气坚定地说道:“不听是你们的问题,小爷要的是结果。你只管吩咐御膳房按照小爷的要求准备膳食,按时送过来,父皇吃不吃是他的事,与你们无关。若是因为膳食不够,让父皇累坏了身体,小爷唯你是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