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十七万两!(1/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
https://www.ibqg.vip 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25章三十七万两!(第1/2页)

卯时三刻。

金銮殿上,满朝文武还没站稳,就听见龙椅上传来“啪”的一声脆响。

皇帝萧彻手里的茶盏,碎了。

碎片散落在汉白玉地面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所有人的心,也跟着碎了。

“三十七万两!”

萧彻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都降了下来。

他站起身,手里拿着一份薄薄的折子。

那是姜黎昨夜连夜赶出来的,南河清淤案的完整数据报告。

“朕问你们。”

萧彻的目光,一个个扫过跪在殿下的工部官员。

“南河清淤,总预算八十万两。”

“朕拨了八十万两。”

“可到了百姓手里,只剩四十三万两。”

“那三十七万两,去哪了?”

没人敢回答。

赵廷安跪在最前面,额头已经磕出了血。

“陛下,此事定有蹊跷,臣……臣一定严查!”

“严查?”

萧彻冷笑。

“你查你自己吗?”

他将手里的折子,狠狠砸在赵廷安脸上。

“朕现在就告诉你,这三十七万两,怎么没的。”

“石灰,虚报用量,贪了一万六千五百斤,折银三千三百两。”

“木料,偷梁换柱,用杂木冒充梁木,贪了二万一千两。”

“铁料,以次充好,用生铁冒充熟铁,贪了四万八千两。”

“人工,虚报工时,一个人干的活,报成三个人,贪了十二万两。”

萧彻每说一句,殿上就有一个官员瘫软在地。

“还有运费,监工费,验收费……”

“你们是把朕的国库,当成你们家的米缸了吗!”

最后一句,萧彻几乎是吼出来的。

满朝文武,全都跪下了。

“传朕旨意。”

萧彻深吸一口气,声音冰冷。

“即刻起,由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礼部侍郎苏文远,组成专案组。”

“对工部所有官员,进行隔离审查。”

“谁敢阻挠,以叛逆论处。”

“钦此。”

---

大理寺,审讯大堂。

赵廷安和十几名工部官员,被五花大绑地押了进来。

他们穿着官服,却像囚犯一样,被差役按在地上跪着。

堂上,大理寺卿端坐正中,左右是都察院和苏文远。

“带证人。”

大理寺卿一拍惊堂木。

门开了。

姜黎走了进来。

她手里拿着那把闪着寒光的游标卡尺,身后跟着两个小吏,抬着一箱子卷宗。

赵廷安抬起头,看到姜黎的那一刻,整个人都抖了。

他终于明白了。

他面对的不是一个书生。

是一把精确的数学解剖刀。

“姜观政,请就座。”

大理寺卿指了指旁边的一张椅子。

那是专门给技术顾问准备的位置。

姜黎坐下,将卡尺放在桌上。

“开始吧。”

大理寺卿看向赵廷安。

“赵廷安,南河清淤案,石灰用量,账上报了十二万斤,你可认?”

“认……认。”

赵廷安的声音发抖。

“可姜观政查出,实际用量只有九万斤,少了三万斤,你可认?”

“这……这是损耗!”

赵廷安猛地抬起头,声音尖锐。

“大人,您是不知道,石灰这东西,遇水就化,遇风就散,路上运输,能损耗三成!”

“三万斤,已经是最少的了!”

姜黎拿起卡尺。

她没说话,只是站起身,走到堂下。

差役抬来一个木箱,里面装着从河堤上取回的砂浆样本。

姜黎用卡尺的尖端,轻轻刮下一些粉末。

“石灰与砂石的配比,按《营造法式》,应为三比七。”

她的声音平静。

“可这些砂浆,配比是一比九。”

她抬起头,看向赵廷安。

“你们不仅少用了三万斤石灰,还把剩下的九万斤,偷工减料成了四万五千斤。”

“总计,你们贪了七万五千斤的石灰钱。”

“折银,一万五千两。”

赵廷安的脸,彻底白了。

“你……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算过。”

姜黎拿起滑尺,对着砂浆样本的截面。

“这块样本,石灰含量百分之十。”

“用这个比例,反推总用量,就能得出真实数据。”

她将滑尺放下。

“数学不会骗人。”

堂上,大理寺卿倒吸一口凉气。

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更是瞪大了眼睛。

他们这辈子,从没见过这种查案方式。

“还有木料!”

另一个官员突然跪着往前爬了几步。

“大人,木料的事,臣也是被逼的!”

“账上记的是梁木,可运来的都是杂木,臣也没办法啊!”

姜黎走到他面前。

“你说被逼的?”

“那这个,怎么解释?”

她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上面画着一个精密的木料截面图。

“这是你签字验收的那批梁木的截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25章三十七万两!(第2/2页)

“我用卡尺量过,年轮间距平均三毫米。”

“而真正的梁木,年轮间距应该在一毫米左右。”

“你验收的,是速生杂木。”

𝐼𝓑Ⓠ𝙶. v𝐼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